范强强/ 文 汤俭荣/ 插图
人员密集场所是我国群死群伤火灾多发的场所。以人员密集型企业为例,2010年以来就发生了9起重特大火灾,死亡240人,占到全国同期重特大火灾死亡人数的58%,令人震惊。在火灾发生之后,有关方面往往对防火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调查,深刻反思,但对事故中的疏散逃生没那么重视。事实上,在这些火灾案例的疏散逃生方面同样暴露出种种问题。分析我国在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逃生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必要的整改方法,应也是减少这类场所火灾死伤的重要措施。
一、完善应急疏散制度
火灾是突发事件,它往往在人们想不到的时候发生,并只留给人们几分钟的可用疏散逃生时间。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及时疏散逃生,对于减少火灾伤亡十分重要,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更是如此。要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必须有制度的支持,即有应急疏散制度规定,一旦发现火灾,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可以立即疏散逃生,在现场的基层有关负责人有权发出疏散逃生的通知,而无需请示上级。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人员密集场所没有这种制度。一旦发生火灾,人们还是按常规的管理制度行事,结果错失良机,酿成大错。2013年6月3日发生的吉林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就是一个例子。发生火灾当初,上班的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都发现了。如果该公司事先有制度规定,一旦发生火灾,当班的车间管理人员有权下令疏散,普通员工也应该立即疏散逃生,留下少数受过训练的员工进行初期火灾扑救,那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可是事实上没有这样的制度。相反,企业的劳动制度规定,个人擅自离开岗位要受惩罚。于是,大好的疏散逃生良机就错过了。
2013年4月14日湖北省襄阳市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的火灾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清晨发生火灾时,值班的保安人员打电话向有关经理报告,联系不上,向总经理报告,也联系不上,又不敢擅自向消防部门报警,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又灭不了火,于是悲剧就发生了。如果事先有制度规定,值班的保安人员在发现火灾发生后有权立即通知全体顾客和员工疏散逃生,即使他们与此同时成功地把火灾扑灭于初期,顾客疏散只是虚惊一场也没关系,死伤的人就不可能有那么多。
不同的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层根据本单位、本场所的实际情况,制订应急疏散逃生制度,是减少我国这类场所火灾死伤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二、整改建筑物外逃生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在楼道被火焰或浓烟封锁,人们无法利用楼梯逃生时,就只能从窗口或阳台向消防员求援,或利用建筑物外逃生器材逃生,因此窗口和阳台可以视为备用逃生出口。在许多人员密集场所,这些备用逃生出口存在种种问题。第一种问题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会在员工宿舍和车间的窗口装铁栏杆、钉木板,发生火灾时,这些栏杆就成为人们逃生的障碍,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伤,这样的案例在我国一再出现,这里不展开谈了。第二种问题是有许多人员密集场所没按消防部门倡导的那样配备建筑物外逃生器材,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在消防队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困在楼内的人无法安全逃生。2012年6月30日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座商厦离消防站远,发生火灾时,消防站无法及时赶到,商厦的楼道又被火焰和浓烟封锁。如果商厦按相关消防标准,在二、三楼配备逃生绳,四楼以上配备缓降器,当时就不会死那么多人。这些器材的有无,在关键时候就意味着多少人的生死。第三种问题是器材的质量。我国有个别省份已用地方规范的手段规定不少人员密集场所必须配备缓降器的建筑物外逃生器材,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开是在实施中,许多单位尽挑便宜的买,这就有问题了。批发价二三百元一具的缓降器,它们在性能上能与原来市场上五六百元一具的相比吗?这些缓降器再放上五六年,其非金属部件逐渐老化,性能下降,那时使用时还安全吗?第四种问题是安装。有些人员密集场所把缓降器安装在阳台的外墙上,这样安装会使缓降器的非金属部件在环境的影响下加速老化,而且缓降器里的摩擦片在受到雨淋、射到水枪的水时会失效,导致缓降器的使用者摔死。
在许多人员密集场所,整改阻碍疏散逃生的设施,增添建筑物外火灾逃生器材,对于减少火灾伤亡是十分必要的。
三、消防知识要因材施教
消防知识传播对象错位的情况在人员密集场所俯拾皆是。走进国内旅馆都可以在大厅里看到“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的消防宣传画,给人一种该旅馆重视消防工作的印象。可是,这“四个能力建设”是对你单位及员工的要求,旅馆应该把这种宣传画贴到办公室、会议室里去。张贴在大厅里,给住店旅客看的,应该是要求旅客掌握的消防知识,例如,入住时先实地考察疏散通道,不要在床上吸烟,如何使用灭火器和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一旦发生火灾,在逃生时要随便敲邻房的门,提醒同楼的旅客尽快逃生。这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在襄阳一景城市花园酒店的火灾中,如果当时成功逃生的客人都这么做,就能少死很多人。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领导和分管消防工作的楼道必须明白,对于本单位的保卫干部、志愿消防队员、特殊岗位的员工、普通员工和顾客,传授的消防知识内容是不同的,向顾客传播的消防知识必须简明实用。错位的消防知识传播,其作用只是作秀。
四、增加疏散逃生演练
疏散逃生演练对于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死伤十分重要。一次精心组织的疏散逃生演练,可以让单位里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保卫干部找出种种需要整改的问题,让负责引导疏散的员工受到训练,使普通的员工在真正发生火灾时不会恐慌,从容有序地撤离现场。从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未组织疏散逃生演练的人员密集场所在发生火灾时会有多么混乱。
为了真正收到效果,疏散逃生演练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首先是开始,对于装有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或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单位,要以报警声作为开始演练的通知;对于没有安装的单位,要施放模拟火灾烟气释放器的烟气,让可视的烟气作为开始演练的通知。疏散的行进方式应该是疾走,而不是奔跑。在安全出口设置常闭式防火门的地方,一群疏散人员中走在最前的一人要把门完全打开,最后一名疏散的人要把防火门关上;下楼时,疏散人员要沿右墙成一列纵队行进,左侧楼梯留给消防员登楼救人灭火。凡是配备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绳和缓降器的场所,都要把这些逃生器材的使用纳入演练的项目。在百货大楼、超市等顾客多的场所,还要把店员分工模拟引导顾客疏散纳入演练的项目。每次演练结束后,分管领导、保卫干部和志愿消防队要认真对演练进行总结,解决暴露的问题。
在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逃生演练不仅要定期开展,而且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事后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五、传授相关消防知识
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的负责人要责成保卫干部,尤其是负责消防工作的干部向员工传授有关疏散逃生的知识,例如,火灾烟气的行为和火灾烟气是导致大部分火灾死亡的原因;在门厅停放电动车和给电动车充电可能造成火灾并影响火灾疏散逃生;常闭防火门保持关闭对疏散逃生的重要性;在防火卷帘门下不能堆放物品等等,使全单位员工对疏散逃生的有关基本知识、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有正确的认识,主动排除这方面的隐患。
六、需要更正的误区
商场内的物品不能随便用。有的消防科普宣传读物向读者传授,商场发生火灾时,可以拿店里的毛巾、衣服蒙住口鼻,也可以拿店里的水带从窗位逃生等等。但是,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造成现场混乱,还有可能影响消防员灭火,并不是逃生良策,尽快进行有序疏散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弯腰撤离并不可取。火灾烟气比空气轻,它先沿天花板蔓延,再逐渐下沉。火灾烟气层是可见的,当烟气层远离头部时,不弯腰疾走反而可以加快撤离速度,当烟气层接近头部时,弯腰或匍匐行进才有必要。
披湿棉被逃生弊大于利。在不少消防知识挂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披着打湿的湿棉被逃生。这个方法是主要为了防止逃生时身体被烧毁落下的木构件烧伤,如今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的主流建筑物是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木结构建筑已经非常罕见了。相反,打湿棉被要花时间,披着棉被逃生影响行进速度,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这么逃生很难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做好疏散逃生工作,对于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伤亡由重要意义。各有关单位的楼道和保卫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单位万一发生火灾时,人人都能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