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火攻别样红

编者按
《水浒传》既生动再现了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又用一定篇幅描写了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的精彩战役,其中“火烧翠云楼”就演绎了一场漂亮的“火攻”。
由于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等梁山好汉深陷大名府大牢,梁山发兵营救、放火为号,顷刻间元宵之夜的花灯会变成了有着梁山特色的战斗场。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梁山英雄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梁山精神。

徐明中/ 文

北宋年间,梁山的起义军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中脱颖而出, 凭借着宽广的历史舞台, 凭借着施耐庵的生花妙笔, 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就是其中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
其实,这场大戏的亮点不在于两军对垒的激烈厮杀,也不在于起义军第一次攻占河北重镇的巨大胜利,它的精妙恰恰是施耐庵推出的梁山火攻。
何谓梁山火攻?也许一时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但它的奇效却令人震惊:在上元灯会的夜晚,几十个梁山好汉按照军师吴用的命令秘密潜入大名府,以作攻城的内应。
当时约定:以鼓上蚤时迁在城内最高处翠云楼点火为号,攻城大军趁机杀入……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时迁点燃翠云楼之时,正是见证奇迹的开始。城内的官军一见高处起火,立刻陷落慌乱之中。于是,其他内应的梁山好汉也趁机四处放火,上元灯会的无数灯彩顿时变成一片火海。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坚战顷刻间变为声势浩大的火攻,城内的小股内应翻然成了火攻的主力军。奇迹还在继续,貌似强大的官军面对熊熊的烈火竟然毫无作为,除了争相逃命别无所求。堂堂的王太守被城内的梁山好汉乱棍打死,曾经不可一世的梁中书也显出了纸老虎的原形,率领着大队人马仓皇地弃城出逃……
号称北京、时为河北第一重镇的大名府就这样轻易地被攻占了。施耐庵以近乎冷幽默的笔法描述了整个过程。
通观全回,我们终于清晰地看到了梁山火攻的诸多制胜因素。
其一,“梁山”特色是火攻的制胜法宝。火攻的主体是梁山好汉,他们虽然并不专业,但在特定环境下却大放异彩。梁山好汉原本大多是市井流民,脱下军服就是普通百姓。所以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而且个个身怀绝技, 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轻功了得的时迁更是攀高楼如履平地,点燃翠云楼易如反掌,这为梁山火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其二,上元灯会为火攻提供了绝佳机会。在兵临城下的困境下,骄横自大的敌人为了粉饰太平,竟然不顾巨大的风险,在临战前大开上元灯会,为梁山火攻的实施、扩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空间。
其三,敌人的愚蠢、怯战成就了火攻的巨大胜利。在攻打大名府的战役中,敌人的愚蠢令人瞠目结舌。且不说逢战必败,仅就攻城时见火自乱,不战而溃的景象就匪夷所思。其实,这不是梁中书之流的无能,恰恰是朝廷腐败、民心背离、军心涣散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梁山火攻的意义依然历久弥新。
由于当时特殊的原因和特定的条件,梁山火攻的方式已无法全盘复制,但它体现的智慧和战斗精神却在中国古代的火攻史上熠熠生辉,这或许是施耐庵老先生始料未及的宝贵遗产。

《水浒传》里的火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节选)

话说吴用对宋江道:“今日幸喜得兄长无事,又得安太医在寨中看视贵疾。此是梁山泊万千之幸。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大名探听消息,梁中书昼夜忧惊,只恐俺军马临城。又使人直往北京城里城外市井去处,遍贴无头告示,晓谕居民,勿得疑虑。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大军到郡,自有对头。因此,梁中书越怀鬼胎。东京蔡太师见说降了关胜,天子之前,更不敢提。只是主张招安,大家无事。因此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道且留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好做手脚。”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北京。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宋江道:“此计大妙!便请军师发落。”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众人看时,却是鼓上皁时迁。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北京。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
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此为上计。”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时迁应允,得令去了。
…………
无标题说言未了,只见翠云楼上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梁中书见了,急上得马,却待要去看时,只见两条大汉推两辆车子,放在当路,便去取碗挂的灯来,望车子上点着,随即火起。梁中书要出东门时,两条大汉口称“李应、史进在此!”手捻朴刀,大踏步杀来。把门官军,吓得走了,手边的伤了十数个。杜迁、宋万却好接着出来,四个合做一处,把住东门。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轮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梁中书回马,再到留守司前,只见解珍、解宝手拈钢叉,在那里东撞西撞;急待回州衙,不敢近前。王太守却好过来,刘唐、杨雄两条水火棍齐下,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死于街前。虞候押番,各逃残生去了。梁中书急急回马奔西门,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响,轰天震地。邹渊、邹润手拿竹竿,只顾就房檐下放起火来。南瓦子前,王矮虎、“一丈青”杀将来。孙新、顾大嫂身边掣出暗器,就那里协助。
铜佛寺前,张青、孙二娘入去,爬上鳌山,放起火来。此时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却说梁中书奔到西门,接着李成军马,急到南门城上,勒住马,在鼓楼上看时,只见城下兵马摆满,旗号上写道:“大将呼延灼。”火焰光中,抖擞精神,施逞骁勇。左有韩滔,右有彭玘,黄信在后,催动人马,雁翅一般横杀将来,随到门下。梁中书出不得城去,和李成躲在北门城下,望见火光明亮,军马不知其数,却是“豹子头”林冲跃马横枪,左有马麟,右有邓飞,花荣在后,催动人马,飞奔将来。
再转东门,一连火把丛中,只见“没遮拦”穆弘,左有杜兴,右有郑天寿,三筹步军好汉当先,手拈朴刀,引领一千余人,杀入城来。梁中书径奔南门,舍命夺路而走。吊桥边火把齐明,只见“黑旋风”李逵,左有李立,右有曹正。
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掿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李立、曹正一齐俱到。李成当先,杀开条血路,奔出城来,护着梁中书便走。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关胜,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李成手举双刀,前来迎敌。那时李成无心恋战,拨马便走。左有宣赞,右有郝思文,两肋里撞来。孙立在后,催动人马,并力杀来。正斗间,背后赶上“小李广”花荣,拈弓搭箭,射中李成副将,翻身落马。李成见了,飞马奔走。未及半箭之地,只见右手下锣鼓乱鸣,火光夺目,却是“霹雳火”秦明,跃马舞棍,引着燕顺、欧鹏;背后杨志,又杀将来。李成且战且走,折军大半,护着梁中书,冲路走脱。

(栏目编辑:谭 婧)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