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宫廷剧的盛行让不少人对那些深宫里发生的事情颇为感兴趣。特别在不少宫斗剧中,“制造火灾”是妃嫔间相互争宠可能用到的手段。在真实的历史中,古代宫廷火灾现象屡有发生,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我国古代正史《二十五史》中的《五行志·灾火》,对古代火灾案例记录颇为精确,尤其以宫殿火灾记载最为详细。在中国历史这条五千多年奔流不止的长河中,有记载的宫殿火灾就有一二百余起,伤亡现象也是层见叠出。是谁造成的火灾?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这期我们来看看宫廷遭遇火灾事件之时,都是如何处理案子的。(栏目编辑:谭 婧)
张 晔/文
近日,宫斗剧在各大视频网站连番上演,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闲聊的主题。很多公众号发了关于宫廷失火的故事,这边《延禧攻略》里铁水混着金水让仇敌伤口腐烂,另一边《如懿传》里冷宫失火,但主角得以逃脱。实在是太“离奇”了。这期就来和大家聊个真实的宫廷火灾,以及各大传奇故事常用的“冷宫失火”的桥段。
1032年,一个很遥远的年代,但这一年发生了一起极为惨烈的宫廷火灾,有人称为“天圣大火”,这场大火因过火面积大、损失巨大而“闻名”。据记载,这场火灾使得北宋宫室基本被烧毁,当时已经就寝的宋仁宗和皇太后慌慌张张跑到御花园避火灾,“上与皇太后避火于苑中”。火灾后,皇帝没了处所,只好移居到延福宫。“刚刚修好了文德殿,当天夜晚却发生火灾,火势很猛,一路蔓延到崇德殿、长春殿、滋福殿、会庆殿、崇徽殿、天和殿、承明殿堂、延庆殿这八处宫殿”。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百一十一记载:时宦者置狱治火事,得缝人火斗,已诬伏,下开封府使具狱。权知府事程琳辨其不然,乃命工图火所经处,且言:“后宮人多,所居隘,其锅醦近板壁,岁久燥而焚,此殆天灾,不可以罪人。”监察御史蒋堂亦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陛下宜修德应变,今乃欲归咎宮人,且宮人付狱,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帝为宽其狱,卒无坐死者。
这段话的大意是火灾后宦官们开始查找火灾的原因,火灾现场发现了裁缝的熨斗,便污蔑一个裁缝是元凶,将其送往开封府治罪。程琳当时任权知府事,认为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就命人画了火灾的走势,就说:“后宫人口密集,居住地区狭窄,烧火的厨具、裁缝的熨斗等都靠近木质的墙板,时间长了,天干物燥,就容易发生火灾,不可以怪罪一个人。”监察御史也同意这个观点,对宋仁宗说:“火灾是突发的,怎么知道不是天意呢,陛下可以借此事修德推行仁政以应天命,今天将火灾归咎于一个宫人,而且此人已经交付收监,已经足够了,还要赐他死罪,天会谴责的。”于是,宋仁宗宽恕了那个裁缝的罪,终于在这个案件中,没有人死罪。
说道这里,我们一定注意到了权知府事和监察御史。他们两人都对案件发表了意见。那是因为唐宋时期已经开始了比较完善的审判与监察分离制度,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各司其职,大理寺主审判,刑部主复核,御史台主监察。到了宋代,宋袭唐制,基本保留了这三者的模式。这起案件发生在京城开封,就要由开封府的审判长官进行审理,京城的地方最高长官是府尹,但宋初一般都是储君或亲王兼任,并不理事,而是由担当差遣的“权知府事”负责日常事务。当时程琳任权知府事,就要审理这期案件。
监察御史的职责是弹劾官员、纠正错误案件,还可以指出皇帝的错误言行等。此案中惊动了监察御史发声,从记载看,似乎不是为了翻案,而是指出宋仁宗的错处,劝诫皇帝要修德应变,希望宋仁宗不要滥用刑罚。
案子说完了,再来说说当时北宋火灾盛行的问题,后人统计,北宋一朝,火灾特别多,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王安石还写过提醒人们小心火灾的诗,名为《示江公佐外厨遗火》《外厨遗火二绝》。其中一首是“灶鬼何为便赫然,似嫌刀机苦无膻。 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
在“天圣大火”之前,北宋皇宫还发生了“大中祥符大火”,这场大火就是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时期发生的,火灾是从皇宫中荣王府开始蔓延的,据说这场火灾死亡人数众多,起火的原因是荣王府的一个韩姓宫人与人私通,偷窃了几个金镯子,后来事情泄露,荣王的乳母责罚她,韩氏举着蜡烛,烧着了佛堂的帘子,准备放火后逃出宫。当时正刮大风,于是火势就蔓延开了。
此事也发生在皇宫中,也是宫人犯错,是不是也是由开封府的权知府事审理?虽然宫人有错,是不是可以轻判?这结果可就没有那么美好了。结果是韩姓宫人被凌迟处死。此案在典籍中并无御史的身影。那究竟何种罪行需要凌迟呢?谋逆!也就是说,胆敢在皇宫中放火的,那就是谋逆的行为,根本毫无过失可言,自然是要受极刑的。现在很多宫廷故事特别喜欢用“放火”这个桥段,实在令人费解。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被正式列入刑法法典始见于《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沈家本先生说“凌迟之刑始见於此,古无有也。”也就是说在凌迟是作为一种法定刑的。辽代以后,宋、元、明、清的史书中均有关于凌迟刑的记载。《宋史·刑法志》:“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到了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也将凌迟作为法定刑。《大明律》《大清律》中都有明文规定:“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这个刑罚直到《大清现行刑律》才被废止。
最后,这起火灾怎么会和“狸猫换太子”扯上关系?说来也巧,1032年,发生火灾的同一年,发生了“仁宗认母”的故事。所谓的认母,也就类似这个“狸猫换太子”传奇故事的后半段,但当时的李氏已经亡故,刘太后也已经过世,宋仁宗只是获悉亲生母亲非刘太后,而是亡故的李妃,痛哭流涕,前往皇陵拜谒,还追封了生母。
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三侠五义》中的一个情节,其中写刘妃在冷宫中放火,秦凤太监趁机救李妃出宫中的情节,也许是模仿同年“天圣大火”宫廷失火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