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劼/文
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区,截至2018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9%,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全市水平。不仅基数大,还具有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区老年人口占比将达40%。
民政部门曾做过摸底调查,90%的老人更倾向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去养老机构的意愿并不高。为积极应对区域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形势,长宁区尤为注重提升“家门口”养老服务的精度和温度,致力将长宁区打造成既是商贸云集、时尚活力的上海中心城区,更是老年人幸福养老的福地宝地。
老年版梦想改造家
设计师走进各种破旧的房屋,通过个性化设计,打造出符合居住者不同需求的居家改造,这是沪上一档房屋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的内容,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使房屋焕然一新的改造。
74岁的严宪敬是一位孤老,居住在法华镇路上的一处老式居民小区。年轻时,她一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才回到上海的家中独自生活。在她曾经的家中,一室户的房间内设施非常简单,浴缸还是三十几年前用水泥堆砌起来的那种。因为水池旁没有安装桌板,有时洗干净的碗筷都没地方搁置,厨房的电线裸露在外,十分不安全。
考虑到老人的生活环境与实际经济情况,经长宁民政局确认,老人成为了适老性住宅改造的对象。
改造后,严阿婆走进了自己焕然一新的家中,原先破旧的洗漱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晃荡在空中的明线全都使用了安全线套,洗碗水池旁新增了一处置物空间,旧浴缸拆除后改成了淋浴间,并安装了立式洗手池。考虑到卫生间面积,施工方还特意放弃了砖头结构的包管模式,改用不锈钢材料对排污管道进行了包裹。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严阿婆特别高兴:“我一分钱都没出哎,家里的卫生间大变样了,用起来舒服多了。”
严阿婆之所以能够免费享受到这样的适老性住宅改造,与长宁推出的社区“物业+养老”创新模式有关。据长宁民政部门介绍,目前,长宁区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依然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最佳选择。但在走访中发现,因为经济、独居等各种因素,有些老人的家中仍然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为了改善居家老年人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长宁区根据市政府实施项目的要求,推出了适老性住宅改造项目。
据了解,适老性住宅改造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家庭通道、门厅、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的改造,以及家具配置、生活辅助器具、细节保护等设置调整,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从卫生间里安装的一个扶手,到改变厨房门的宽度,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一种适老性改造,只为让老年人居住得更安全、更无障碍。
私人订制的安全守护
为了能规范适老性改造的整个流程,相关部门还特别制定了《适老性住宅改造标准化操作手册》,从老人的筛选,到施工过程都给与了相对应的规范条例。在改造前,志愿者会进入老人家中制定“一户一方案”,通过用水、用电的安全改造,到舒适度的环境改造,以此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仅仅是虹桥街道就已经有115户长宁老人享受到了这样的私人定制的住房改造。
居住在虹桥街道虹许居民区的吴阿婆是位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改造前,吴阿婆的家里完全是毛坯,电线裸露、煤气管老旧,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对此,居委干部总得时刻提心吊胆。居委会在多次上门走访关心的同时,将吴阿婆的情况反映给街道,并最终通过了适老性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吴阿婆家的居住条件,消除了家中的安全问题。
适老性改造不仅是消除了吴阿婆家的安全隐患,更为吴阿婆私人定制了许多小心思。吴阿婆个子不高,平时爱自己烧饭,因此,厨房的橱柜特意根据她的身高设置,吴阿婆家橱柜的高度是75厘米,比一般80到90厘米的正常橱柜高度要矮。根据老人的身高和伸手的距离,橱柜门把手设置在了顶端,这样老人不用弯腰就可以开门。同时,地板采用防滑材料进行了改造,大大减少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困扰自己多年的居住环境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吴阿婆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以表达感谢。
安东居民区的居民石阿婆是无业纳保老人,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收入低,生活困难,所居住房屋设施陈旧。通过适老性改造,对厨房进行了水管电线整理重排、橱柜定制、墙面瓷砖及防滑地砖铺设、集成吊顶按照,使厨房的整体清洁度与舒适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长顺居民区的李阿婆是位孤老,曾患乳腺癌,现在恢复期,腿脚行动不便。改造前,卫生间设施陈旧墙体多处开裂,马桶漏水,窗户破旧,浴室洗澡台阶过高,进出不便。通过适老性改造,对整个卫生间墙面铺设了防滑地砖,更换了抽水马桶,并在马桶旁和卫生间墙面多处根据老人生活需要安装了无障碍扶手。
何家角居民区的杨阿伯是位失独、纯老家庭老人。改造前,厨房光线较暗,顶部多处墙面开裂,储物橱柜布局不合理,老人使用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通过适老性改造后,增加了厨房整体厨柜,储物空间和整洁度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对线路排管也进行了安全归置整理,考虑到纯老家庭老人安全问题,在卫生间特别加装了无障碍扶手。
适老性住宅改造仅是长宁试点社区“物业+养老”创新模式的六大服务内容中的一项。此外,长宁区还推出了嵌入式养老设施、提供养老顾问、电梯加装咨询、惠老家园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等服务。
在家享受专业照料
家住仙霞路382弄的朱云珠是一位空巢老人,女儿远嫁德国,她一个人留在生活了多年的小区弄堂里,朱阿婆孤身一人的情况得到了小区里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工作人员朱慧娟的悉心关注。有时看到老人买了一袋米拎不动,朱慧娟就帮着把米拎回家,路上还跟朱云珠聊聊天,一来二去熟悉以后,朱阿婆决定去这位好心人的工作单位看看。不料,看完之后,自己竟成了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忠实粉丝。
朱云珠常去的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是长宁区为探索新型养老模式打造的“慧•家园”服务品牌,是一个直接嵌入小区的养老功能单元,它提供社区助餐、睦邻、日照和长照等多功能服务。朱阿姨算了笔账,“不用每天买、汰、烧,体验馆里真方便,又便宜又卫生,还省掉我一笔煤气费,水和电也都用得少了。”
朱云珠还为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各种爱心为老服务和活动点赞,经常介绍老邻居、老街坊前去。她的老朋友钱阿姨就是第一波受益者,钱阿姨说,“现在不出小区就可以做理疗、做康复护理,一次才几元钱,环境装修得又温馨,对老年人来说太好了!”
在体验馆内,老人们经常凑在一起学插花、戏剧、书法,认识朱阿婆的人都夸她精神面貌大变样了。小小的体验馆,成了朱阿婆和居民们的第二个家。她久居国外的女儿和外国女婿切身感受到老人性格的大变化,女儿还专程从德国飞回来,对慧生活居家养老体验馆的工作人员们连声道谢,还提笔书写感谢信送到体验馆。
线下有体验馆,线上也有小管家,通过新长宁慧生活APP,居民在家只需指尖划一划,就能享受到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60多项服务,让物业服务切实融入进养老事业。慧生活平台提供的服务项目从房屋维修改造、房屋水电检测,到家电清洗维修、居家保姆保洁,甚至连房屋租赁、家庭装修都应有尽有,为了配合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政策,App还承接了全区垃圾分类宣传和绿色账户的兑换等功能。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长宁慧生活的社区养老新模式就是为了让老人在享受居家养老的温馨与舒适的同时,物业企业通过一系列社区服务,又能让他们在社区内获得专业化的照料。
科技改变养老生活
北新泾街道地处长宁区西部,常住人口50000余人,辖区共有15个居委会,32个自然居住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39.79%,是一个老旧小区占比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医疗资源不足、“产城融合”特征明显的社区。在这样的老旧社区里,AI正24小时在岗,为独居老人提供安全保障与健康问诊。
作为全市“AI+社区”场景建设两家主体之一,北新泾正在打通为老中心、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社区卫生站等各点数据流,以AI技术集成从养老为老服务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常态化联动服务体系。例如,社区引入了无线网络生物探测系统,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安全保障。24小时智能问诊、健康小屋项目与社区医生机制互相配合,建立起健康档案,随时为老人提供近在身边的健康服务。此外,通过“智慧安防”项目,社区引入实时监控和感知街面状态,对门店招牌等临街设备实施监测与告警,安装电梯监控和电弧火花监测设施,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感。
北新泾街道表示,未来社区将注重AI的基础建设,在试点区域内实现5G信号的分段覆盖,为AI进一步融入社区搭建技术环境。
早在去年,长宁区还创新推出了政府惠民实事项目——“安养宝”,它已走进5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家中。此项服务项目是由区民政局携手市消防部门共同推进,旨在提高社区老年人室内安全,通过独立式智能火灾探测报警器、红外告警器、智能穿戴手环三个智慧养老居家安全套件,以及物联网系统感应、监测警报、关联支援网络等大数据手段,呵护独居老人家庭的安全生活。
据介绍,独立式智能火灾探测报警器可以实时采集现场烟雾浓度信息。发生警情时,除高分贝报警提示外,相关信息会同步推送至老人家庭亲属手机及长宁区养老大数据平台的消防物联网云平台电脑终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红外告警器通过智能探测能够实现独居安全警示功能。比如,有老人超过24小时不出门,或显示在某个房间内长时间未移动,红外告警器就会智能警示老人家庭亲属,便于亲属及时联系、关爱老人。智能穿戴手环则可实现睡眠状态检测、计步、心率检测、紧急呼叫等功能,软件内可绑定三个亲情号码,如老人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系统会自动发起语音电话或推送信息至老人家庭亲属手机,便于亲属及时掌握情况,避免危险发生。
通过多年努力,长宁区已探索出一套与国际精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城养老”模式,切实增强了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将全面建成,打造出上海乃至全国养老发展的新平台、新亮点、新品牌。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