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队史 周渡春秋

0 min read
李 佳/文

那天,天气真好。

委顿了好些天的阳光,忽地展开了。天空里,一丝闲云都没有,蓝天是舒展的,微风是舒展的,青草是舒展的,就连草坪中那几朵波斯菊也是舒展的。平日里有些寂静的世博馆路,一下子变得热热闹闹。这热闹,是温暖、是亲切、有百感交集、也有欲说还休。这种感觉,是属于“家”的——是“游子归家”热血沸腾、又近乡情怯的那种。老兵们,回来了!

在全体周渡人的共同努力下,中队收集了很多珍贵史料并建立了实物档案和入库保养制度,同时还搜集了中队近 20 年的花名册,为近 10 年的历批指战员建立了年份相册,之后新入职队员也都有专属相册。

世博馆路,记得那一天;浦东新区消防支队世博大队周渡中队,记得那一天。为了那一天,他们全队上下筹备了两个多月。老兵,终于回家了!170多位老兵啊,来自祖国各地,最年轻的刚刚退伍,最年长的已过了花甲之年。他们回家,都为庆祝一件事:周渡中队建队60周年。到2018年,从最初建址于耀华路1号,中队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距离;若算上“前世”沪东区民办救火会所属周渡消防队,那么她的历史还要更久,将近百年。

在“老兵回家”活动中,有一个特别环节令大家激动不已:参观队史馆。

民国时期消防铜帽与水枪

队史馆内:历史悠悠 真情切切

现在位于世博馆路上的周渡中队队部,是当初为迎世博迁址于此的,比起中队的悠久历史,这栋建筑,显得崭新而年轻。

拾级而上,穿过步廊。

年轻的队部,庄严,整洁,安静。青年老兵健步如飞地朝上走,上了年纪的老兵,也不要其他战友搀扶,脊背挺直、步伐坚劲。近了,近了!再有几步,就是他们自己的队史馆,那里有他们共同书写的故事、唱响的歌。

呈现在老兵们面前的,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地方呵!

这里曾是一个渡口,/激扬着历史的清波。/这里孕育着一支队伍,/从百年传承中走来。/沐浴着血与火的洗礼,/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忠诚在这片热土上书写,/辉煌在红门岁月中铸就。

民国时期消防帽

“前言”短短几句,却仿佛说出老兵们胸中的前言万语,唤醒了他们心底从不曾褪色的梦。瞬息之间,他们似乎穿越了,白发复成青丝,胸中豪情万丈。这是一个历史的时空、青春的时空、梦想的时空。在这里,红门勇士永远不老。

那不是车载警灯?还记得吗,70年代,总队为保卫上海第一条打浦路隧道,成立了摩托班,这警灯不正是咱摩托班配备的吗?当然记得!快看,这消防帽、消防水枪可都是民办救火会时期的老物件啊,快一百年了,像这样的“宝贝疙瘩”居然也能找回来?瞧这些泛黄的照片,看呀,这一个是你,那一个是我!……

步入队史馆,第一个版块名为“峥嵘岁月,薪火相传”,讲述着中队的前世今生。从1923年浦东地区民办救火组织、到建国后第一批公办消防队,从80年代总队第一批标兵中队、到2012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95年的光辉历程,浓缩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徽章标识、一套套装备、一段段大事记里。足迹深沉,言简情真。一眼百年!

队史馆建成后,周渡中队仿佛无形中多了一根纽带,让队伍更加团结,更有向心力 和战斗力,同时也连接起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新老周渡人。

再往前行,老兵们胸中不由得激情浩荡。“铁心向党、铁纪铸魂、铁胆攻坚、铁血为民”,新时期周渡人的“四铁”精神,书作红色大字,在面前的墙上,闪耀着光芒。文字下,那一帧帧热血贲张的画面,仿佛是活着的,是沉淀在光阴中的记忆。“四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方针的生动实践,是一代代周渡人勇立潮头、赴汤蹈火,用青春和行动拼搏出来的,是周渡中队的精神内核、周渡人的“魂”。

那是什么?在这面墙中间,嵌着一块大大的液晶屏。有的老兵好奇,伸手轻轻触摸,画面变了;再触,又变了。原来,竟是“别有洞天”:领导关怀、荣誉激励、桌面推演、消防宣传……里面有图片、有文字、有课程、还有操作演示。只听中队指导员高剑介绍道:“这是咱们自己开发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老兵们兴奋地聚在屏幕前,争先恐后要亲手操作。“实在太便捷、太丰富了!”他们纷纷赞不绝口,心里惊叹着新科技在自己中队的运用,也默默地为之自豪。

也许参观的路并不长,但周渡人所走过的路却很长。在“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板块,老兵们又“见”到了,那些为中队立下卓越战功的杰出战友,每一位都是他们中最优秀的代表。也见证了“世博精神”,上海世博会184天,精彩纷呈,在这份精彩里,有两个字特别醒目:平安。这份荣光属于全体上海消防官兵,更属于周渡中队——战斗在世博安保最前线的队伍。在这184个日日夜夜里,每位周渡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世博三分队就睡在世博中心地下车库;他们创下了世博园区火灾“零发生”记录。“世博精神”中有周渡人的铮铮铁骨,它系起了周渡中队的老兵和新兵,一代代继往开来,将永不落幕。

老式消防车模型

热血澎湃之后,老兵们又感受到拳拳温情。最后一个版块是“拥政爱民 不忘初心”,讲述了周渡人的爱民故事。“每周雷锋驿站、每半月结对帮扶、每月敬老爱老、每半年帮困助学”,周渡人始终与老百姓心贴着心:他们曾为社区群众修理过小家电、拿起过理发刀;他们为资助贫困学生自掏腰包;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他们都走进敬老院,曾有老人握住他们的手,泪如雨下……2012年,中队荣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拥政爱民模范集体”称号,而这份荣光和情怀始终在中队传承、发扬。

再回首,有老兵禁不住热泪盈眶。在馆内正中,还有一个展区,底色鲜红,里面悬挂的,是中队历年的重要荣誉奖牌,它们似乎在无声地记述着:周渡中队的一路拼搏,一路收获;周渡人的青春无悔,壮心无悔。

步出队史馆之前,许多老兵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心里话。

参观后是用餐时间。老兵们自觉列起整齐的队伍,一路上迈着铿锵的步伐,唱起嘹亮的军歌。那天,这一幕,成了世博馆路最亮丽的风景,也是最动人、最难忘的。

上世纪消防官兵证件及名片

史馆筹建:半缘恒心半缘情

虽说周渡中队历史悠久,但队史馆其实很年轻。筹建队史馆的工作,开始于2013年。

周渡中队是浦东新区消防支队挑选的第一批建设队史馆的中队之一。当任务下达后,全队沸腾了,大家禁不住纷纷讨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项“任务”,正落到大家心坎儿上,在中队全体指战员心中,中队就是自己的家,是家当然要有一个记录历史、弘扬传统的地方,就像寻常家庭的一本相册或一张全家福,有了它,才能把大家的心更紧密地凝聚起来。而“忧”的是,百年中队,风雨沧桑,那些老物件儿、老照片,乃至老战友、老故事,该怎么找?又如何找得全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建设队史馆此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周渡人决心,就算是“万里长征”,也要毫不动摇地走完。说干就干!周渡中队成立了队史馆筹建小组,由中队领导班子带队,从选址到设计,从布局到内容,都集结了全队的集体智慧。期间,时任浦东新区消防支队政委的汪永明同志全程指导,大到建设规划,小到一字一句,全部亲自把关。

资料欠缺。没问题,纵然是“大海捞针”也要把珍贵资料找回来。为此,筹建者们想了各种办法:他们去浦东档案馆,在卷帙浩繁的档案中搜寻史料和老照片;去支队档案室,在汗牛充栋的档案里寻找属于自己队友的名册和照片;他们深入社区,走进居委会和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回忆,收集众人手中的珍贵留存;他们还不忘网上“冲浪”,用遍各种“关键词”,查找与中队有关的报道、甚至只言片语……这群筹建者上下求索、探寻“海底三万里”,让沉淀在时光里的周渡历史,一点点地浮现出来。

于此同时,中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现在和以前的战友都拉进来,时任中队副指导员的高剑在群里呼吁,让大家寻找老兵、老兵再寻找老兵。就这样,群成员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的老兵也纷纷把故事和资料寄回中队,有的能用上、有的用不上,但都带着温度和期盼。看着这样的资料,大家建成队史馆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在建设队史馆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队史馆”犹如一根无形的纽带,联结起了天下“消防人”。筹建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后,似乎走进“死胡同”,几乎所有的方式都用过了,可距离大家的预期还有差距,尤其是那些老物件,若是缺了这些,队史馆似乎总少了些底蕴,可到那里去找呢?山穷水尽疑无路,筹建者们开始苦思冥想、“脑洞”大开。有人想到去网上“淘”。——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神奇的”互联网好像什么都有。大家“逛”遍了相关网站、论坛,还真找到了淘换消防老物件的帖子。他们“货比三家”,遇上价格合理、适当的,就买下,实在太贵的,只能放弃。

各时期消防员佩戴标志

“逛”得多了,居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网上一位非常活跃的“卖家”,也是消防用品收藏者,就住在他们辖区附近。通过线下联系,在取得对方的同意后,高剑带队登门造访。真是不访不知道,这位“卖家”原来也是一名消防老兵!虽然他已退伍几十年,从前也不是在浦东服役的,但他的“消防情结”一直深厚,更何况“天下消防是一家”呀。见到周渡中队的战友后,这位老兵开心不已,当即把自己最珍视的藏品拿了出来,并表示愿意无偿“借”给中队使用,直到用完为止。——现在馆中那顶民国时期的消防帽,正是他的藏品。在此后周渡队史馆的建设中,他又几度欣然受邀,积极献计献策。缘分真是妙不可言,不仅让周渡中队找到了重要展品,更让一位老兵找到了新“家”。

在筹建者们的倾力筹备、全体周渡人的共同努力下,中队共收集到各类史料840余件,并建立了实物档案和入库、保养制度;同时,还搜集了中队近20年的花名册,为近10年的历批指战员建立了年份相册;从2016年开始,每名新入职队员也都有专属相册。当周渡队史馆建成并开放时,几乎所有人都赞叹于它的大气、美观与内容丰富,和周渡人之前的期待一样,在他们的“家”里,有了崭新的“精神高地”,来到这里,每一名周渡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红门记忆,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光荣。

史馆巍然:勇立潮头,继往开来

周渡中队队史馆,建成了。

它成为引领全队前行的“风向标”。每年,新兵入伍后、老兵退伍前都要参观队史馆,队员们称之为“镀金”。“镀”上这层金,就是周渡人、且永远是周渡人,将铭记消防使命、牢记周渡历史、继承周渡荣光、发扬周渡精神,迸发自信、自强的精神动力;“镀”上这层金,周渡中队凝练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延展到每个人身上,光和热将渗透在每名队员的思想里、行动中,激励他们带着使命前行:“镀”上这层金,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更广阔的未来,队史馆的光荣榜、荣誉墙向着所有周渡人敞开,建功立业者光荣!——周渡人将把自己的名字写进队史馆为荣。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保成员签名头盔

周渡中队队史馆,不仅是一支队伍的队史馆,也是所有消防人、更是老百姓的队史馆,它的大门向着所有消防人、更向群众敞开。队史馆建成后,即成为周渡中队对外宣传的有力平台。在中队“军营开放日”,队史馆是群众的参观“必到点”,每一位周渡人都是“义务讲解员”。他们引导群众走进馆内,了解消防历史、文化,熟悉消防用品的发展变化,直观地感受消防精神、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每当此时,馆中那块触摸屏,便成为有效的“教学载体”,那里面,家庭消防安全隐患、火灾发生第一时间的逃生技巧、普通火灾自救、灭火器的使用、楼道疏散常识……应有尽有。自开馆后,馆里平均每年接待社会参观3000余人次。参观后,群众纷纷感慨道:“以前只以为消防队就是负责救火的,想不到他们付出了那么多。”还有更多群众表示受益匪浅,学到了那么多消防安全知识,生活仿佛又多了一道安全保障。小朋友们尤其喜欢这里,参观结束后他们总是流连忘返,有的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吵着说:“我长大了,也要当消防员!”

自打队史馆建成后,周渡中队仿佛无形中多了一根纽带,让队伍更加团结,更有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也联结起了天南地北的新老周渡人。这个“家”的温暖和力量,在每一个周渡人心里扎根,她的精神和对她的思念,也被大家带到了祖国各地。一代代周渡人传承并发扬着中队的荣光。自2008年始,中队连续被各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0年被评为总队层面“执勤岗位练兵优秀中队”“基层建设先进中队”;2018年,在总队“大练兵”活动中,中队再次取得骄人成绩,三大集体项目获得了两项第一……中队里,洋溢着一股精、气、神,激励着所有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2018年,在上海市消防总队首次开展的队史馆评级工作中,经支队级单位自评、总队政治部终评,周渡中队队史馆脱颖而出,荣获五星级队史馆暨“十佳队史馆”荣誉称号。

鹏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面对荣誉,周渡人未曾止步,他们要继续拼搏、激流勇进。2018年10月,公安消防部队整体“改制”,今后的路更宽、更远了,也需要更多尝试和探索。周渡人就是要做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踏出属于他们的坚实足迹。于此相应,对于其“精神高地”队史馆,他们也不满足于现状,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榜样力量要更充分,队史资料要更翔实,为民服务内涵要更丰富。还有一个课题,也是他们正在破解的:让队史馆建设与消防中心工作紧密融合、更好地发挥辅助实战的作用。

百年不老,只争朝夕。周渡人,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历史,将由奋进者书写。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