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渔阳里“从心”出发

0 min read
谭婧/文图

最近有则新闻给我很大的触动。前段时间,中国西南部地区连降暴雨,引发山洪等一系列灾害,给广西省百色当地带来了巨大影响,也让年轻的“第一书记”黄文秀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留在了她倾注全部心血的百坭村。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的一切都是黑压压的……看着新闻报道里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我很难想象一个女性当时的恐惧和无助。斯人已逝,但这样一位党员身上体现的青年精神,却是那黑夜中最明亮的星光。

其实从中共一大开始,当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青春”便写进了这个政党的血脉中。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青年团的发源地。正是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正在将中国梦变为现实。带着颇受触动的心情,在“七一”党的生日当天,我来到“‘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参观,重温这个“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那些风云历史。

第一点星火在这里孕育

走在繁华的淮海中路上,闹市的喧嚣让人很容易忽视街边不起眼的市井弄堂,但一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指示牌,将这里与普通的上海老弄堂区别开来。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有两条叫“渔阳里”的弄堂,一个在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另一个位于淮海中路567弄(新渔阳里),据说两个弄堂以前还是相通的。1920年的春天,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了上海,入驻老渔阳里2号。从此,这座石库门建筑便与中共的筹建及青年团的诞生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成为共产主义火种点燃的地方。

从刻有“渔阳里”三个字的弄堂往里走,很快就来到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门口。让我惊讶的是,这座代表着青春朝气的纪念馆原来如此“接地气”——整个场馆被居民住宅所围绕,纪念馆大门离居民家的厨房仅有一个小弄堂通道的距离。这样的市井气息,也让人对纪念馆增添了几分亲切之意。

就是这样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却在中共党史上留下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发起组”和第一个共青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成立;最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刊物《劳动界》周刊、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内部机关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与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建立的中共第一个出版机构“新青年社”在这里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和全国第一个由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在这里组建……同时,这里也是中共“一大”的筹备处和“一大”期间的“秘书处”等。

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更是中国红色基因的孕育地。从这里播撒出去的点点星火,汇聚成革命的火种,点亮中国。

薪火相传在这里延续

渔阳里典型的上世纪石库门建筑,体现了穿越百年的历史风貌。房屋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由清水红砖、石灰勾缝砌成天井围墙,当中以石料作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建筑往往成组、成群,前后左右对称布置、连体联排,一旦失火很容易“火烧连营”,且石库门弄堂本身就比较狭窄,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再加上其砖木结构的主体,耐火系数极低,一旦发生火灾等,蔓延起来十分迅速。1961年,作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的新渔阳里6号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作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老渔阳里2号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8月开始,作为“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新渔阳里6号迎来设施更新修缮工程,用更好的展陈内容和更高的安全系数说好这段“渔阳里的故事”。巧合的是,在与纪念馆内安保人员交谈中,我还意外得知换上“火焰蓝”的上海消防救援队伍竟是第一个进入改建后纪念馆的参观者,就在今年“五四”前夕,上海消防救援队伍在这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团日活动。这也是继2018年纪念馆改建揭牌后这里举办的首场大型活动。工作人员还向我介绍道,当天的团日活动中消防青年指战员不仅集体诵读了团章,还讲述青春“火焰蓝”的“老故事”,并特地在现场为上海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优秀团员等颁了奖。

虽然有些遗憾没能现场看到当天振奋人心的场景,但此次新展馆的布局也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全新亮相的纪念馆一共分为六个展区,一楼主要是“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包括入团宣誓区、团歌团徽历史和电子团员证申领等等。二楼则以时间为序,展示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等四个展区,还首次采用了三屏互动方式,更加生动地呈现当年渔阳里的故事。考虑到渔阳里实际的耐火情况及纪念馆内大量声、光电等电器设备,修缮后的纪念馆不仅加大了安防人员和消防设施的数量,并对安保监控系统和喷淋系统都做了完善,部分冷光源的选用和防火阻燃剂的涂抹等也让建筑本身和历史文物的安全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工作人员还告诉我,就在新渔阳里6号改造落成之时,老渔阳里2号的修缮保护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不久后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展示。

一圈参观下来时间不长,但触动很深。如果时光倒流百年,那些照片上的青年也是一群不折不扣的“90后”,他们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在憧憬未来、追求美好。为了传承理想与信念,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的身影,与当代“黄文秀”“钱凌云”“刘杰”“陆晨”“孙络络”们的奋斗脚印重叠。

百年来,那自渔阳里点亮的破晓之光,照耀着这个青春的政党一路走来。如今,渔阳里俨然化作青春与梦想的符号,激励着各地的中华儿女投身朝气昂扬的青年中国。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