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文
苏州河,起于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一路向东,绵绵汤汤,上海开埠以来的百年风云,随着这条河缓缓流淌,静水流深,源远流长。
在苏州河畔,有一栋建筑,位于虹口区吴淞路,一眼望过去,有些与众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的塔楼,足有30多米,塔楼下有一组3层高的建筑呈扇面般铺开,西式的钢铸玻璃窗,厚实的红色实心砖墙。老虹口人每每路过此处,总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栋建筑,曾经就在他们儿时的故事里;而它的年纪,比他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还要老。三个世纪了,到2016年,它整整走过150年。
当戴佳伟第一次站在这栋建筑前时,他的心情比任何一位老虹口人还要感慨。因为这里,是中国近代消防的发源地,是中国尚存的、仍在使用的最年长消防站;现在驻扎着上海公安消防总队的虹口中队。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年轻的戴佳伟将成为这支中队的指导员——队伍精神的引领者和凝聚者。
“如何让百年虹口消防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发扬光大?”摆在戴佳伟面前的课题厚重、深沉,宛如苏州河,在他心中汩汩奔流。
开源:让百年队史成为凝聚队伍精气神的不竭源泉
虹口消防中队有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
其前身虹口第二救火车队,组建于1866年8月,是全国现在尚在使用的、最早的城市消防队。据史料记载,当时,队内约有30名外籍队员和45名华籍队员,承担着上海整个中心城区的灭火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队里又涌现出一个光荣团体:虹口中队尖子班,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顽强拼搏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创造了影响全国的“消防硬功夫”,也成为我国第一部消防题材电影《消防队员之歌》之原型。
然而,新世纪以来,当全上海的消防中队都在大踏步前进时,这支百年老队却似乎黯淡了。有些话灌进戴佳伟耳中,让他倍感焦心:“这么好的老中队怎么没有声音了呢?”——是啊,老中队里必然蕴藏着无尽的潜能和活力,该如何将其激发出来呢?这位年轻的指导员,感到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
“历史是照见自我的一面镜子!”在重温虹口消防中队队史的过程中,戴佳伟的内心一次次地经历着震撼:在这座横跨三个世纪的古老建筑里,诞生了第一双城市之“眼”,那座高高的塔楼,就是上海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消防瞭望塔;不远万里而来的、新西兰籍老队长路易·艾黎,在中国最动荡的岁月,先投身消防事业、后投身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支队伍里,曾涌现过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年仅31岁的烈士许泽林,抱病在火场冲锋陷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许多上海消防总队老领导也是从这支队伍中走出的……看着中队的历史,一个个难以磨灭的感人瞬间和英雄故事,令戴佳伟热血沸腾,同时也让他深切地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那时起,他坚定了一个目标:要让百年老队焕发新光。
重修队史馆,是抵达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虹口中队原先有一个较小的、内容简单的队史馆。戴佳伟觉得这还不够,他要让全队官兵参与进来、共同将百年精神挖掘出来、传承下去。他的想法一提出,便在中队班子间达成共识,并取得了支队的认可。接下来的实际操作,无疑是一项大工程。
首当其冲的课题是选址。戴佳伟带人一遍遍踏勘、测算、造方案。没想到,第一个方案报上去,就被支队领导给否了。那个方案,是把队史馆建在瞭望塔里,随着塔身升高,将队史层层展示出来,参观者拾级而上、边走边看。领导说:“那岂不变成博物馆了?”面对第一次“挫折”,戴佳伟静下心来做了一番沉思。望着缓缓流淌的苏州河,他突然悟到:“上善若水,其原因之一就是水的姿态,水是向下的。而队史馆既然要给广大战士和群众看,也必须接地气。”于是,他将选址变更到办公楼1层,开辟一个独立区域,与办公和生活区通过一条走廊相连;这是一条“时光走廊”,一边连着历史、一边连着现在,历史与现在之间是相通的。方案,顺利通过!
接下来的课题还有更多,比如:老照片、老资料去哪找?为此,戴佳伟没少花心思:到博物馆、文化馆上门求教、查阅资料;走访那些了解虹口中队过往的老领导、老虹口人;联系从虹口中队走出的其他战友;寻找并联系退伍老兵……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把全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战士们一起出谋划策、参与“寻找”队史。天道酬勤,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被从尘封的历史中找出;同时被找出的还有老式铜头盔、油布灭火服、老式照相机、瞭望望远镜……甚至在虹口与杨浦交界处,还挖到一个老消防栓,经考证,这是一个制造于1929年的英式消防栓(后成为队史馆的镇馆之宝)。
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新的队史馆终于建成了。
站在队史馆中,无声的照片和陈列物,似乎都在讲述着有关虹口消防的故事,表达着百年消防精神。站在馆中,不仅是戴佳伟,每一位中队官兵都感到由衷自豪,在一个个穿越历史的瞬间,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百年队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他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很多老战友也重回中队,他们在参观队史馆后,都感慨万千,参观中常有人指着某张老照片道:“这是我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队伍的激情和活力昂扬了、凝聚力增强了。戴佳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他觉得还不够,他要让队史馆成为带队伍的抓手,从而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关于队史教育,他常抓不懈,凡是与队史有关的,他都格外留心。经过多次沟通和两年多筹备,2016年5月,全国首个“国际主义教育基地”落户虹口中队,以其百年历史为底蕴,传承老队长路易·艾黎的国际主义精神。2016年冬至日,戴佳伟又带领中队官兵去拜访了一位花甲老人,这位老人正是当年许泽林烈士抱病冲入火场、用生命救出的小男孩。当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依然历历在目,他潸然泪下道:“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消防队员给的,这份情我一辈子都报答不了!”这次拜访,给了官兵们深深的震撼,也让他们更坚定了:消防队员就是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以保障老百姓的安全为使命。有了这样的信念,在每一次直面火场的战斗中,官兵们都更加勇敢无畏。
静流:用行动和真情化作浸润人心的涓涓暖流
在戴佳伟的手机里,有一个“庞大”的通讯录,其中不仅有虹口中队的现役官兵,还有许多官兵家属和退伍老兵。别看戴佳伟年轻,但在队伍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不仅他带的兵遇到心结、碰到困难,乐意找他;就连许多官兵家属、退伍老兵,也乐意找他;有的官兵在退伍很多年后,依然和他保持着联系。
什么原因呢?应该就源于一个“服”字。这个“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服,二是心服。
最让广大官兵信服的,是戴佳伟的率先垂范。担任虹口中队副指导员、指导员的7年间,他和中队长几乎天天与官兵们战斗、生活在一起。他的家,距离中队只有半小时车程,纵然如此,他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即使后来与爱人结婚、有了“小家”,再后来女儿出生,他依然如此。
入伍10年来,他参加灭火救援任务5000余次,直面危难抢救出群众100余名。每一次带队投入救援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始终坚持一线指挥;灾情越危险、现场越复杂,他越要坚持到最后,直到亲眼看到险情解除、群众脱险,看到每一名战士都安全。“5·4”新港路民房坍塌抢险救援,他从凌晨5点熬到晚上11点,始终在第一线;“9·3”溧阳路居民火灾,是他第一个冲进房间救出昏迷群众;“11·19”411医院外科大楼改建火灾中,是他带领战士们顶着强大的辐射热近距离控制火势蔓延……
2015年9月9日,一条“不要怕,我会抱住你”的微博引爆网络,后被央视新闻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条微博背后的主人公,也是戴佳伟。那天,虹口区闵行路一老式砖木结构民宅突发火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位老人在二楼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木楼梯已被烧塌,房间里还有一名3岁儿童!”侦查小组紧急报告。人命关天,间不容发!戴佳伟作为指挥员立即部署作战方案,此后带领攻坚队员在水枪的掩护下从金属拉梯爬至2楼窗户,顶着浓烟和高温搜救老人、儿童。当他找到小阿力时,孩子把双手伸向他,大哭着说:“叔叔,我怕!”戴佳伟一把抱住小阿力,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空气面罩戴在孩子脸上……最终,老人与孩子成功获救。
正是这一次次危难中的身先士卒、一回回与官兵们并肩的浴火奋战,坚定了官兵信心、提振了团队士气、塑造了队伍精神;戴佳伟也因此走进中队官兵心中,成为他们信服的指导员、爱戴的主心骨。
让大家心服的,是戴佳伟的用心。他的真心真情,如同苏州河的潺潺细流,浸润了官兵的心。作为一名年轻指导员,戴佳伟带队伍有自己的风格与新意,他将其总结为“自我主体教育”。何谓“自我主体教育”呢?就是让官兵自己学、自己想、自己悟。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管了,他的角色更多是提供指导、途径和平台;他的管理是启发式、引导式的,而非填鸭式、强迫式的。
放手让官兵“自我教育”,并非戴佳伟不擅说。他曾代表消防总队夺得上海市公安局“非同凡XIANG”主题演说赛一等奖、“青春IN警”优秀团队评选第一名,代表上海市公安局获得上海市共青团“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演讲比赛一等奖……论个人功底,军校本科出身的戴佳伟站着能讲、坐下能写、随时能做思想工作。但他觉得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实,光靠自己讲不行,还必须充分调动官兵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我教育”,挖掘“自我潜能”、实现“自我提升”。用他的话阐释:“现在的兵是90后,要用适合90后的方法。”
图 1:戴佳伟在担任虹口中队副指导员、指导员的 7 年间,几乎天天与官兵们战斗、生活在一起。
图 2:戴佳伟认为消防队员就是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以保障老百姓的安全为使命。
图 3:入伍 10 年以来,戴佳伟参加灭火救援任务 5000 余次,直面危难抢救出群众 100 余名。
图 4:戴佳伟想让队史馆成为带队伍的抓手,从而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形成长效机制。
“自我主体教育”的途径之一,是挖掘官兵的特点,“对症开方”。中队里有一个“闷葫芦”,叫杨琦,不仅少言寡语,而且做事缺乏自信,戴佳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思索:“该如何帮助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机会来了。有一次,位于辖区的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邀请戴佳伟以军民共建单位代表身份到馆内担任志愿讲解员。讲解的过程,感染了戴佳伟:原来讲解党史,是对入党初心最好的重温;群众的反馈,是鼓舞自己的最大动力。独木不成林。戴佳伟想:“如果更多的战士来讲,效果岂不更好?”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杨琦。当他交给杨琦这个“任务”时,杨琦还有些不情愿。戴佳伟也不多说,不动声色地一边陪他准备材料,一边传授他演讲技巧。在戴佳伟的鼓励下,杨琦的第一次“亮相”取得了成功,受到群众肯定。打那以后,杨琦似乎变了一个人:不仅主动要求担任讲解员,而且越来越自信、开朗,在火场救援中也更加英勇无畏。看到杨琦的转变,许多战士跃跃欲试:“指导员,也让我去当讲解员吧!”就这样,越来越多战士加入进来,虹口中队组建起“志愿党史解说队”。
消防官兵们讲解党史的过程,既是别开生面的自我教育,也是与群众的亲密互动;忠诚、爱民的正能量在队伍里悄然升腾。——戴佳伟最初的设想实现了,并且超过预期:如今,虹口中队“志愿党史解说队”成为虹口党建的“新品牌”,累计接待参观者17000余人、团队70余批,收到留言2500余条,被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而当初的“闷葫芦”杨琦呢?也令人“刮目相看”,2016年12月,他荣获了由中共四大纪念馆颁发的“志愿服务成就奖”。
在把队史传承下去、把队伍潜能挖掘出来的目标实现后,戴佳伟又思考起另一个问题:如何将百年消防精神、传递出去,感染、教育更多人。自“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在中队挂牌后,他开始走访辖区学校、单位,倾听期待、汇总需求,经过半年筹备,“红门夏令营”应运而生:中队敞开大门,将老师、学生、企业员工、社区群众……请进来,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官兵生活,观摩消防员的战斗过程,学习面对灾害该怎样自救、怎样配合营救。如今“红门夏令营”累计惠及3000余名师生、700多个家庭、4500余名群众,其中还包括不少国际友人。有一个5岁的小姑娘,参加过“红门夏令营”,一天深夜,她家中起火,正是她叫醒全家人、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并冷静地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全家因此脱险。
平安的理念,由戴佳伟心中流入官兵心田、又传递给越来越多群众。这份温暖反过来也感染、包围着全队官兵,让他们生活、战斗在虹口中队这个大家庭里,更加有活力、有动力、有激情;更加团结善战,从而来之能战、战之能胜。2017年度,虹口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授予“车站式消防中队”称号。这支百年老队终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2017年8月,因为工作调动,戴佳伟走上了新的岗位:虹口支队政治处组干科科长。现在正是消防部队探索转制的关键期,广大干部、官兵的思想异常活跃,急需正向激励与引导,从而将思想统一到拥护改革、投身改革上来。戴佳伟的新岗位,任重而道远。对于入伍以来长期战斗在一线指导员岗位上的他而言,这无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戴佳伟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越到关键期,越要意志坚定,越是忙碌,越要守得住初心;他要矢志不渝地前行,一步一个脚印!
百年消防瞭望塔,矗立无言;在它身畔的苏州河,静静流淌,如岁月、如光阴,一路向前,它前方有一片辽阔的海。——苏州河,最终是要汇入大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