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期 – 东方消防救援 //www.846288.com 法治立场·科普视角·人文情怀 Sat, 09 Nov 2019 01:13:42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5.5 //www.846288.com/wp-content/uploads/2019/07/cropped-logo-1-32x32.png 2017年04期 – 东方消防救援 //www.846288.com 32 32 守法只是保底 //www.846288.com/2017/05/04/%e5%ae%88%e6%b3%95%e5%8f%aa%e6%98%af%e4%bf%9d%e5%ba%95/ Thu, 04 May 2017 02:17:41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05 负责追踪分析各州交通死亡人数的非营利性交通安全组织——“州长高速公路安全协会”(GHSA)3 月30 日发布最新报告估计,2016 年全美有约6000 名行人丧生,比前一年多出11%,相较2010 年增长了4 倍,在死亡人数和增长幅度两个数据上都创下最高纪录。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就在想,中国每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会有多少?
在网上搜索了一圈,没有找到最新的数据,只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0 年度)》数据显示,2009 年12 月21 日至2010 年12 月31 日,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为16281 人,占全部交通死亡人数的24.96%。在“铁包肉”的车辆面前,行人这个“弱势群体”还不是交通事故中死亡最多的,看下去才发现,原来交通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竟然是“乘机动车”的人,年度死亡32352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9.59%。
由此可见,3 月25 日起正式施行的号称上海史上最严交通条例中增加了多条对机动车乘坐人的规定,不是没来由的。比如,不得安排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坐副驾驶座位;再如,机动车乘坐人在配有安全带的座位就座时,应当使用安全带。这些就是为了保护机动车乘坐人的。此外,条例还规定,驾驶家庭乘用车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时,须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不过,这条却比较容易引起误解。有媒体问,出租车是否应该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回答是,此条仅针对“家庭乘用车”。的确,条文如是,只是人们也提出了“难道出租车就比私家车安全”的诘问。
是法律错了吗?不!是提问者的逻辑错了。其实,法律只是安全的底线而已,安全保障的要求远大于法律的要求。
换言之,遵守了法律规定,仅仅是保底,未必就能稳如泰山。儿童乘坐车辆,出于安全目的当然需要使用安全座椅,家庭乘用车有条件,就纳入了法律的要求,出租车条件暂未具备,所以没有用法条予以明确,仅此而已。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出门需要携带的东西可多着呢,未必需要法律来一一规定。
在消防行政审批上也会遇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坐落在黄浦江畔,毗邻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的正大广场是大陆目前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其规模在亚洲可名列前十。想当年,它由世界知名的建筑公司美国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出来时,大跨度、大空间、回廊式的多个中庭,让国人见识到了大气非凡的室内设计,然而这样的设计,却给消防设施带来了难度。按照当时的消防设计规范,这样的大空间必须用防火卷帘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空间,才能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隔绝火势给人群逃生赢得时间。可若是如此,大气的中庭岂非要划成四四方方的火柴盒?
因为根本就没有弧形的防火卷帘呀!回答“不行”,“规范上没有”,是容易的。但上海消防部门的审核人员却秉承“安全是为功能服务”的理念,想法设法,提出了“动态防火分区”,在商铺和通道之间采用喷淋设置了两道防线,同时增大了中庭的排烟量,既确保了安全又确保了美观。后来逐渐发展出一整套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体系,有效解决了超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难题。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给上海城市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城市安全问题,我们要守住法律底线,担负起法律责任,尽到法律义务,更应该跨前一步,主动有为,为城市安全贡献出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
保障出行消防安全 //www.846288.com/2017/05/04/%e4%bf%9d%e9%9a%9c%e5%87%ba%e8%a1%8c%e6%b6%88%e9%98%b2%e5%ae%89%e5%85%a8/ Thu, 04 May 2017 02:18:58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07 吴佳伟/图文


为确保乘客安全,上海地铁运营部门加强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能力。

]]>
韩正:动真格,铁腕治水!上海消防全力做好防汛安全大检查工作 //www.846288.com/2017/05/04/%e9%9f%a9%e6%ad%a3%ef%bc%9a%e5%8a%a8%e7%9c%9f%e6%a0%bc%ef%bc%8c%e9%93%81%e8%85%95%e6%b2%bb%e6%b0%b4%ef%bc%81-%e4%b8%8a%e6%b5%b7%e6%b6%88%e9%98%b2%e5%85%a8%e5%8a%9b%e5%81%9a%e5%a5%bd%e9%98%b2%e6%b1%9b/ Thu, 04 May 2017 02:28:29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10 张晓虹/ 编辑

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河道数量非常庞大,其中不少中小河道因为种种原因,常年黑臭,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4 月10 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青浦区实地察看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进展,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于该项工作的感受和建议。
韩正强调,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是一场攻坚战,全市必须齐心协力紧盯目标,全覆盖、水岸同治,动真格、铁腕治水,依法管、行刑衔接,重基层、群众成主体,确保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据悉,青浦区通过集中排查梳理出68 条黑臭河道,整治过程坚持违建全拆、污水全截、河道全疏、水系全通、河岸全绿、水体全活,目前沿河14.7 万平方米违建已全部拆除,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2.2 万平方米。
现今,由全国层面推出的“河长制”,已在市、区、街镇、村居各层级落实到位,推行“河长制”的初衷,就是改变权责错位,落实“责任到人”。2 月21 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应勇与副市长、市副总河长陈寅一行前往嘉定区察看河道综合整治情况。嘉定区的洪沟是苏州河的一条支流,由于雨污水混排,两岸违法建筑内生活污水直排、倾倒垃圾,导致水体黑臭。通过截污治污、两岸拆违、河道疏浚、种植绿化等措施,洪沟面貌已明显改善,还竖起了河长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在河道环境整治的同时,上海消防部门根据季节特点,全面开展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工作。浦东、长宁、静安、普陀、杨浦、宝山、金山、奉贤等消防支队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专门成立内保检查小组,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营房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机房、车库、器材库、配电房、档案库等要害部位隐患,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及时落实整改,限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与气象、防汛、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落实情报信息共享,确保发生重大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快速处置。同时,针对防汛抢险的特点,组织官兵维保所需车辆、器材,全面做好迎战战备。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提供。)
]]>
行在上海 //www.846288.com/2017/05/03/%e8%a1%8c%e5%9c%a8%e4%b8%8a%e6%b5%b7/ Wed, 03 May 2017 07:06:27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783 谭 婧/ 文

印象中有句俗话叫“行车跑马三分险”,也许很能表达这个主题。仔细想想,关乎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最具有不确定因素的就是出行。但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之下,谁又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生活离得开出行呢?
不仅离不开,相反人们对出行方式和出行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走路不够快,于是骑自行车、电动车出行;骑上了车也觉得不够快,于是乘汽车出行;坐在汽车上依然觉得不够快,于是又乘地铁出行……近日,又听闻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正式将上海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对出行方便和快捷的追求,也推动着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一点上,上海这座城市做了一个完美的范例。

地上之行

上海开埠前,水上交通已相当发达,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陆上客运工具只有轿子。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开辟,在出行需求的扩大之下,马车、小车、人力车等简便客运工具开始用于营业,并形成了上海早期的公共交通行业。可以说直到这时,上海“有舟无车”的历史才算真正结束。
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上海始于1901 年,到了民国初年,那时还被称为“出差汽车”的出租车进入市民生活,出租车公司相继成立。而公交车发展的起步略晚于出租车几年,一直到1908 年3 月5 日,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开往外洋泾桥上海总会,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6 年后,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正式开通。
从此,上海的公交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有数据记载,根据1947 年底上海所发的牌照统计,全市各类机动车辆已增至26800 辆。回想一下,近3 万机动车辆与几十万辆人力车、小车、马车、三轮车、自行车等齐聚“十里洋场”,那是怎样车水马龙的繁盛景象。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危险也随汽车业的兴旺相伴而来。
今年是我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第六年,也是新版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实施首年。如今的上海有超过1000条公交线路,并以每年新辟、延伸和调整50 余条的速度保持着扩充和优化,日间车、夜间车、区间车等详细划分更是细致入微。每天,一辆辆公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承载着大量乘客的出行,是公共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意义之下,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公交车遇到火,结局永远是惨痛的。不是多条生命在火光和浓烟中陨落,就是价值不菲的车辆烧成铁架,其原因逃不开车辆自身问题。由于公交车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一旦供油系统、电气系统或机械设备存在故障或隐患,比如燃油箱渗油、电气线路老化、机械设备陈旧等,此时一旦遇到火源甚至震动碰撞,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这也是公交车起火的主要原因,这种自燃情况尤其容易在夏季发生。

地下之旅

与公交车相比,深入地下的轨道交通要年轻一些。1956年,上海根据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提出建造地下铁道并编制《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上市府议事日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又繁复的设计论证、施工试验,上海终于确立了适合自身工程地质的掘进方式和顺应城市发展的线路方案。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车辆剧增、车速下降、人车拥挤、乘车困难已成为上海城市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也一度制约着经济发展。于是,打造多平面交通体系成为各方共识,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推动下,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0 年正式开工建设。自此,上海城市出行中另一个重要角色——轨道交通隆重登场了。
3 年后,一号线南段建成通车。又过了两年,上海地铁一号线全线贯通。从1993 年到2017 年,上海轨道交通用了短短的24 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并逐渐超过地面公交占公共交通出行中的比重,成为上海市民首选的“出行伴侣”。
仅2012 年到2016 年,上海地铁新建、通车了共计11 条线,累计运营总里程达617 公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也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上海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网络。与此同时,2016 年全网客流更是高达33.97 亿人次,跃居世界第二,按照计划2020 年将形成超过800 公里的地铁网络。

骄人的数字背后,是新事物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乘坐地铁的人相对时间集中、客流量大,这很容易导致公共交通高峰时段大客流乃至超大客流情况多发,给上海的轨道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这种潮汐出行和超大客流带来的另一重风险,是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加速折损和故障。很多轨道交通线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加剧了设施设备老化程度和故障发生的概率。仅最近半个月来,上海地铁就出现了两次不同程度的设备故障。
而且,地铁里不仅有地铁车辆,还有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空调通风、给排水等庞大、复杂的系统设施和设备组成,在乘客看不见的地方,这些线路布线等密如蛛网,一旦出现短路等状况,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并沿着线路和地铁通道迅速蔓延。
更现实的情况是相比地面交通工具,每辆地铁的载客量是公交的数倍,可仅有相对空间较小的地铁门和地面通道作为出入口,相对空间小、人员密度大也都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影响人员疏散逃生的因素。

人. 交通. 生活

在城市生活,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永远在马不停蹄地“赶路”。当你我他融进来往的人群,无论你是乘坐飞机高铁、公交地铁还是骑着自行车、电动车,与纷繁复杂的来来往往相比,我们都很渺小和脆弱。
但出行在上海的每个人,都是决定安全与否的参与者。从公交、地铁、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火灾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悲剧的根源,很多时候来自“人”的意识和行为。
危险行为,往往来自人们的无知和侥幸,带来的却是炙热的苦果。相关调查显示,为了图方便而偷偷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明火等上车,是造成交通工具火灾的重要因素,这等于把潜伏的火魔带到了人们身边,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大开杀戒”。还有因个人问题而仇恨社会,故意纵火引发火灾的扭曲行为,也是我们该极力反对并遏制的行为。
生活陋习,又通常是火灾事故的重要诱因,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有的人平时生活得太过随意,即使来到交通工具面前也毫无收敛。在车内吸烟、随地乱扔烟头、在楼道里充电、不注意线路养护等人为因素带来的消防管理难度更大,潜在火灾隐患也更多。甚至是在火灾逃生过程中还贪恋财物,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陋习。
行走在上海的古老与现代之间,满眼净是大马路的流光溢彩和小弄堂的市井百态。而我们追求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工具,就是为了更快驶向更美好的生活。上海是梦的起点站,家是梦的终点站,只有牢牢握紧你的“安全”车票,才不会被迫“中途下车”。

(本文图片来自资料库,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领取稿酬。)
]]>
延长运行时间 延续轨交安全 //www.846288.com/2017/05/04/%e5%bb%b6%e9%95%bf%e8%bf%90%e8%a1%8c%e6%97%b6%e9%97%b4%e3%80%80%e5%bb%b6%e7%bb%ad%e8%bd%a8%e4%ba%a4%e5%ae%89%e5%85%a8/ Thu, 04 May 2017 01:35:24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786

3月21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前往申通地铁集团调研。一个直接背景是,不久后的四月,上海地铁部分线路将延长运营时间。对旨在成为“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而言,延长地铁运营时间以匹配市民出行需求为主,既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也是同世界水准的对标。但前些年,此事的推进一度艰难,很大原因是地铁运营方面临的种种客观困难——延长运营时间,等于增加运能、缩短夜间维护。在上海地铁全部为单线运营(即没有备用轨道)的情况下,如何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早地兑现承诺,是地铁延长时间带来的考验。

张晓虹/ 文 吴佳伟/ 图

4 月起,上海地铁的部分线路延长运营1 小时。对普通市民来说,这可能只是1 小时的延伸,但对夜晚地铁的维修保障工作而言,改变的不只是1 小时,而是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以及一整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化、再优化。这1 小时延长的背后,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改变呢?

奔跑成为检修班的常规动作

又是一个不眠夜。凌晨1:00,最后一班从虹桥火车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回库了。闸门关闭,乘客回家,夜幕下的上海渐渐进入梦乡。
归家的乘客可能不会意识到,此时此刻的地铁内仍然灯火通明。地铁运营结束,并不代表繁忙的一天就此结束。相反,紧锣密鼓的地铁维修保养工作才刚刚开始——有人开着状似“大黄蜂”的设备车辆进行轨道检修;有人像“蜘蛛侠”那样徒手爬到电网上进行勘查;有人在钢轨上敲敲打打;有人为换零件跑来跑去;有人在调度室里发布指令,一晚上接听上百个电话;有人在清洗车厢里的污迹;还有人在去除隧道里的杂草……
上海617 公里的地铁正线上,每天晚上平均有300 多个施工点、1500 多名工人在夜间作业。正线之外,还有22 个车场同时开工,共同为500 多列列车、轨道、隧道进行检修。这是地铁夜间的常态,也是上海这座不夜城的另一面。
1 号线车辆检修班组长赵欣计算过,工作日的1 号线末班车约深夜12 点回库,检修完毕后凌晨3 点前交车。延长运营1 小时,也就意味着检修时间只剩下2 个多小时,缩短了近1/3 的时间。对检修班组人员而言,最大的变化大概是工作节奏。按照拿一趟零件需要走1 公里来算,延长运营1 小时后,他们需要每天在2 个多小时里跑2 公里路。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调度指挥室副经理王军手上的数据则更加全面。比如,地铁每天正式运营前,都会先安排巡道车试跑,巡道车从开出到开回,一般需要40 分钟。延长运营1 小时后,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案是,巡道车试跑完毕后,无需再花时间开回车场,可以直接在某条正线留下,那么试跑所花费的时间就可以从40 分钟压缩到20 分钟。
如此种种可以想见,延长运营1 小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地铁的运营能力,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服务水平,也关乎人们的出行安全与便利。而这一关,迟早要迈过。

为亚健康设备提前保健

王坚的电脑轻易不让人看。作为上海地铁维保通号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副经理,他的电脑里有一个秘密武器,叫“惠通号”。简单说,“惠通号”是一个去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的大数据平台。
地铁信号设备的运转数据,每时每刻都会发到“惠通号”平台上,随时生成一份份数据报告。这些数据只是“事后诸葛亮”,但它起到的作用,却是“治未病”。王坚做了一番演示:比如列车信号丢失。一般丢失1 次属于正常,连续丢失2 次就会出现故障。在“惠通号”平台选择“信号丢失”选项,它会立即列出当天有哪些列车丢失过1 次信号。那么,发生信号丢失次数最多的列车,就是当晚的重点检查对象。
数据也可以显示,哪个区域丢失信号次数最多,同样,这段区域的相关设备需要立即检查。又比如,列车每次转换轨道,都需要借助转辙机。转辙机花时9 秒以内属于正常,超过这个时长就值得关注了。王坚按下转辙机选项,一张清晰的曲线图出现。曲线最高处是迪士尼站,数据显示该站转辙机有一次花时10 秒,为当天最高。“我们当即就会安排这个区段转辙机的检查。”王坚说。
每天晚上,当地铁运营结束后,工作人员马上能够根据“惠通号”的数据报告,排出当晚的检修工程单。到了清晨,“惠通号”还会生成一份大数据简报,直接发送到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换而言之,“惠通号”的数据虽然只是事后汇总,但是当你有一套特定的分析策略后,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数据,提前预判设备的折损状况。
在“惠通号”的监视下,那些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设备,尽管还没出毛病,但是可以提前被发现,及时保健,大大减少了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向精细化管理要时间

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这些工序任何一步都不允许省略,可耗时就摆在那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答案是精细化管理。

4月起,上海地铁的部分线路延长运营1 小时,对普通市民来说这可能只是1小时的延伸,但对夜晚地铁的保障工作而言,改变的不只是一小时。

举例来说,2 号线正线有约100 个施工点,原本每次都是等到所有列车全部回库,通俗讲,就是正线全部“清空”了,调度才会发布指令,允许放点施工。为此,调度室每晚需要在放点时打100 个电话,收点时再打100 个电话。现在通过信息技术,不用等到全线清空,部分区段如果已经清空,可以提前放点施工。而调度只要在电脑中点一下,放点信息就会传输到各区段。
从去年开始,2 号线已经被分成3 个大区段进行管理,多段施工同时进行。此外,夜晚检修还会动用一些工程车辆。
工程车开出来再开回去,路上耗时很长。一种可行的管理方案是,地铁正常运行时,就提前把工程车放出来,或者利用列车回库的时间段,同时放出工程车。
这些管理手段,对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计划需要“细到不能再细”。比如一张动车方案表,需要写清楚:几点放车,车辆几点到哪个施工点,施工点需要几位工人等在那里,完成需要多少时间,去哪个站登记……时间精确到秒。
王军坦言,与国际经验相比,上海地铁确实还有挖潜空间。
比如,地铁检修前,线路务必断电。然而地铁断电并非我们想象中可以一下子“拉闸”,而是需要分级降压,老线路如1 号线,需要降压4 次后才能完全断电,新线路也至少需要降压3 次。
现有的断电操作,是通过人工电调,往一个个站点发布指令。
即便指令喊得再快,假设一个站点断电需要5 分钟,一条线路断电就需要1 小时,恢复供电还需要半小时,这中间才是真正干活的时间。变电站施工优化后,借助技术手段,线路断电可以不再需要人工调令,全线同时停电只需要5 分钟。
时间,就这么挤出来了。
地铁决定延长运营时间后,王军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就是“天天开脑洞,想各种方案”。其中一个方案不久前已开始实施:为了安全,维保公司单独成立了一个检查大队,由50 多名“老法师”组成,负责每天抽查施工质量。
每当夜幕降临,市民进入梦乡,地铁的4000 多节车厢正在等待繁忙的检修、清洗。
上海地铁的守夜人,不只以辛勤的劳动守护着城市的地下交通,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也在以精益求精的智慧不断探索。

]]>
要共享便利 别共享危险 //www.846288.com/2017/05/04/%e8%a6%81%e5%85%b1%e4%ba%ab%e4%be%bf%e5%88%a9%e3%80%80%e5%88%ab%e5%85%b1%e4%ba%ab%e5%8d%b1%e9%99%a9/ Thu, 04 May 2017 01:55:01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790
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发展,活力橙色、明快黄色、清爽蓝色……俨然成为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谭 婧/ 文 吴佳伟/ 图

好像就在最近几年间,『共享经济』火速成为社会热词。从『拼住』到『拼车』,『共享』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打着『共享经济』『低碳出行』的旗号,凭借『随手即用、用完即走』的模式,『共享交通』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迅速受到资本的热捧和人们的青睐,一是它顺应绿色环保节能的时代潮流,二是它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显著的便利与实惠。
但一番『野蛮生长』之后,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交通』还是给城市的出行带来了些许不安。毕竟,任何便利的实现必须以安全合规为前提,谁都不希望,方便市民生活的共享车有一天成为威胁安全的『隐形杀手』。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骑行遍地开

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发展,活力的橙色、明快的黄色、清爽的蓝色……短时间内,由共享单车组成的“骑行大军”俨然已成为早晚高峰时,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边的共享单车还在跑马圈地,那边就有公司打算开辟新战场。2016 年年底,继共享单车“千树万树梨花开”后,又有共享电单车火速现身街头。一时间,“7 号电单车”“享骑电动车”“猎吧电单车”“小蜜电动单车”等共享电单车品牌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登陆,帮不少市民解决出行困扰。
早前,摩拜、ofo 等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不少住得离地铁站“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小伙伴,可家住市光三村的市民王萍却有点郁闷。原来,她每天都是走到8 号线嫩江路站乘地铁,到陆家浜路站换9 号线,再坐到嘉善路去上班。8号线的拥挤和9 号线的难上,都让王萍焦头烂额,再加上19站地铁的漫漫长路,王萍觉得自己每天都像是在打仗。
好不容易盼到12 号线通车,并且在嘉善路有站点,王萍便暗暗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能乘上12 号线,她不仅能一部头到公司,还能比8 号线坐得宽敞一点。可是,有一个直观的问题摆在她的面前,那就是距离。12 号线离她家最近的地铁站也有5 公里多,骑自家电动车吧,停在地铁口一整天不安全;乘公交车吧,不仅要走1 公里多,还可能脱班或堵车……眼前的不便,让王萍只能作罢。
继续按老线路走的王萍,心里时不时还惦记着12 号线。
直到她在小区门口的人行道边发现了“小黄车”等共享单车,她便想着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可不到一周的时间,王萍就否定了这个方案。对她来说,在没吃早饭的前提下一早上骑五六公里,再站上几十分钟地铁,着实有点吃不消。
就在上个月,王萍眼尖地发现,一群黄色橙色蓝色的共享单车队伍里,又出现了一批绿色的身影。走近一看,竟是一辆辆崭新的共享电单车!回家后,她立即下载了相关App,同摩拜等普通共享单车一样,只要完成注册、缴纳押金、身份验证等步骤之后,就能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使用了。
原本王萍眼里有点尴尬的5 公里,如今只需要骑上10 分钟的共享电单车就可以了。加上天气越来越暖和,共享电动车以省时省力的优势,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宠。

想成新“网红”?共享电单车的路还长

共享电单车恰如一夜春风来,一片绿色穿梭在城市之中。

随着投放量的增多,很多人将共享电单车列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后,也关注起这个新生事物,总结起来就是“好处不少,危险不小”。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不仅仅是字面上多了个“电”字,它的储蓄电力可以带来更多可想象的空间,比如实现地图导航、导游骑行、人车互动等新鲜功能。但也正因为它带着电能,共享电单车比普通的共享单车更具有安全威胁。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交通安全的威胁,从最近的新闻头条里就能看出:在上海,3 月以来交警部门查处52 起非机动车违法上高架,其中就有共享电单车的身影;在北京,一批名为电斑马的共享电单车以最高35 公里的时速涉嫌违反《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限速规定,被公安部门叫停;在深圳,因90% 的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适合发展电单车,7 号电单车在市区上线仅一天,就被深圳市交警部门叫停……
由充电问题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则是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安全威胁,这不仅是企业运营的难点,也关乎用户体验的优良。毕竟,即使冠上“共享”的名号,它依然是一辆需要充电的电动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出行工具,却是火灾中连连夺命的可怕角色。根据消防部门的实验数据,一旦停放在楼里的电动车因电路故障起火燃烧,短短4 分钟左右火焰就能上升到600℃以上,灼热的烟气温度达到200℃。大约7 分钟,电动车着火引发的火焰温度将打破1000℃,大量刺鼻的黑色浓烟直逼500℃!人一旦吸入这股高温剧毒的烟气,将直接威胁生命。
还有电动车充电口也是危险所在,已经不止一次有媒体报道了儿童往电动车的充电口塞硬币、钥匙等物品导致严重烧伤的案例。电动车所使用的电瓶一般是直流电,如果手拿着导电材料去接触的话,就会形成短路,瞬间产生大电流并放出高热,从而对人造成电击伤害。
考虑到这些充电隐患,目前共享电单车中有的设置了固定桩,有的划定了指定租还区域,还有的坚持随走随停。像市民王萍选择的是需要在指定区域还车的一类共享电单车,她就必须要骑到路边划有指定白线的区域停放。如果去不熟悉的地方,王萍还应先在App 上查好目的地附近的指定还车点。
统计下来,市面上共享电单车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充电管理团队,具体的充电方案有:工作人员在指定租还区域更换电池;与渠道方合作或设立充电点,为用户提供充电场地;工作人员将车辆推到充电桩充电,用户还车时送至充电桩,可获红包返现……不仅如此,共享电单车设计的充电口基本与居民家中的不通用,尽量避免居民把车骑回家充电的危险可能。

想分一杯羹?共享汽车还略显青涩

共享汽车成了自媒体镜头追捧的“网红”。

继“共享骑行”后,共享汽车又卷起一阵旋风。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补充,又有“新能源”“共享经济”等概念加持,共享汽车终于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萌芽、发展,有车、一度、驾呗、叮咚出行等共享汽车平台纷纷排兵布阵。尤其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摇号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成为普遍问题,以新能源车为主力的共享汽车不仅给市民带来用车便捷,还满足了“无车族”的用车需求,更能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共享汽车的使用和共享单车的区别不大,只需下载手机App 注册并实名认证后,就能用手机在附近找到汽车使用,到达目的地后把车还到指定的停车网点或任意的正规停车场便可。然而,与“共享骑行”出现后的一片叫好声不同,共享汽车一经问世就频频遭到质疑。
质疑声主要分两个方面:用户体验和行车安全。也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共享汽车并不能像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一样短时间内风靡城市。
已经有过两次使用记录的上班族于先生对此颇有发言权,最初他觉得共享汽车能满足自己开车和不用耗费时间等车的愿望,带着几分新奇就注册了。可现在却越发面临找车难、取车难、停车难、充电难的困扰。在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还没达到“遍地开花”局面之前,用户可能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去充电实在太远,去还车也远。
行车安全也是人们存疑之处。随着汽车行业对新能源的利用,这几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也开始增多,汽车着火事件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其中由自燃导致的火灾事故最高,其次是充电、碰撞、浸水和其他零部件引起等。这也需要我们对车辆的保养和维修有一定重视,并掌握一定的汽车火灾扑救和逃生方法。可如今的共享汽车并不属于某一个人,且取用和停放也都更加随意,这会放大电动汽车的危险弊端,它的养护、维修甚至出现问题后的应对,都值得我们思考。
 
虽然“共享交通”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模式创新,但无论是普通的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单车,以及还没完全成气候的共享汽车,如果不能适应城市安全的发展趋势,那它的市场终究会受到限制。而我们在享受这份“共享”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并找到好的应对之策。
只有当使用者的素质、厂商运维、政府监管三管齐下之时,“共享交通”才得以迎来真正的春天,“共享出行”才能更加畅通无阻。

]]>
中运量公交  安全有分量 //www.846288.com/2017/05/04/%e4%b8%ad%e8%bf%90%e9%87%8f%e5%85%ac%e4%ba%a4%e3%80%80-%e5%ae%89%e5%85%a8%e6%9c%89%e5%88%86%e9%87%8f/ Thu, 04 May 2017 01:59:20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795

谭 婧/ 文图

要说鸡年春节上海公共交通的头号新闻,莫过于首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公交71 路的正式开通和载客运行了。它18 米长的庞大车身,24 小时的专用车道和17.5 公里路权优先的信号系统,一度成为上海市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人大排长龙赶来试乘。
面对这个被称作“地上地铁”的新型公交系统,作为消防媒体,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出行安全:延安路中运量公交有哪些安全措施?对紧急情况有何应对方式? 3 月底的周末午后,本刊专程实地走访了71 路,探寻上海首批中运量公交车背后的安全分量。

中运量公交车去年落“沪”

2016 年被称为上海中运量公交元年,这一年“中运量地面交通系统”一词首次出现在上海“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的是一种运输能力小于地铁,但大于传统公交车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上海比较欠缺的公交车形式。
同年6 月,两条中运量公交线路落地施工,其中一条就是西起沪青平公路申昆路,东到延安东路外滩的首条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线路,也就是如今的公交71 路。
从建设之初,这条线路就吸引了不少眼球,开通之后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这种现象在上海庞大的公交系统中并不多见。有老上海说“这是40 多年前上海滩就有的‘巨龙车’,现在换了个叫法”,也有体验过的乘客表示“车辆宽敞舒服,就是速度没想象中快”。还有学者和媒体评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条现代无轨电车线路”,是“上海践行‘公交优先’理念的尝试”……
下午3 点左右,从南京东路地铁站下来没走多久就能看到71 路公交车延安东路外滩站的站头。相比传统公交车起点站,71 路的站点可谓“装修精美”:砖红色的车道、形同地铁的安全门、透明玻璃的站顶,木质的候车座椅,巨大的电子屏……各种元素无不透露着一种大气和华丽。站台上时刻站着身穿制服的保安和身着绿色马甲的志愿者,耐心引导着每一位乘客在红线内排队乘车。
有了两个月的磨合适应,这条全程横穿上海“心脏地带”的公交线路已经从开通时的80 分钟左右缩减至70 分钟,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速。

安全周到的“空姐”乘务

等待过程中,很多乘客都被身旁71 路公交车魁梧的身姿所吸引。据说当初选择车型时,考虑到适合线路运营的情况和对周边道路环境的影响,71 路公交车全部使用的是无轨电车。一眼望去,银色的车身,黑色的车头,间杂着流线型的红色条纹,充满了都市的时尚气息。除了车身特别庞大之外,与既有公交车的最大不同点还在于它拥有三扇车门,且全部设置在车辆左侧,这也是为了方便上下车及快速应急逃生所专门选择的。
大约排了5 分钟,巴士公交的志愿者和站点工作人员便开始引导乘客从前门有序上车。“欢迎乘坐中运量公交71 路,请前门或后门刷卡投币,谢谢!”循着这声亲切的提醒,不少乘客发现了这名工作人员的与众不同。可让人疑惑的是,身穿藏蓝色长呢大衣,腰间挂着“小蜜蜂”的她跟随乘客们一同上车,还在后门处有类似公交车售票员的专座,却又不像是个售票员。
原来,每辆运载途中的公交71 路都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但不叫售票员,而叫乘务员。了解得知,她们个个英语4 级、1.63 米以上,且年龄都在35 岁以下。为了给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她们统统由空姐专门来进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发车前的她们是引导员,要站在车边迎接乘客;行车途中,她们不仅要报站、介绍沿线景点等,还要提醒乘客注意脚下安全;还有一点格外重要,在十几米长的车中,驾驶员和乘务员分别在一头一尾担任着公交车的安全员,尤其是乘务员能观察到前方三扇车门附近的情况,她们还会不断在车厢里巡视,提醒乘客不要携带危险品,并在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处置。

车厢小细节透露安全大乾坤

3 点15 分刚到,满载一车乘客的中运量公交71 路按时发车。数了数,除了乘务员和驾驶员座位外,车厢内一共还有35 个乘客座位,整车大约核载150 人左右。按照乘务员的提醒,前后门是上客门,中间车门则专门用来下客,这能极大地预防瞬间大客流引发的冲撞,防止人员踩踏等事故。
车上还贴心地将残疾人轮椅车的专用停放区放在了车厢最中间,并设置了安全带等保护装置,车门处往外伸了一块踏板供轮椅进入,为需要照顾的特殊乘客提供最大的便利。

车厢里大多是并排的两人座,观看车外的视角十分广阔,恍惚中竟有种观光车的感觉。

车厢里大多是并排的两人座,观看车外的视角十分广阔,恍惚中竟有种观光车的感觉。而且无论坐在车里的哪个位置,都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了解报站信息。不仅设计上人性化,安全设置也丝毫不马虎。驾驶员附近、车身中部和乘务员附近都配有紧急消防设备,车内的前后与中间多部位安装有红色安全锤和绿色应急出口指示,连每个“敲击点”都详细标出。乘客随便一抬头,就能看到不止一个摄像头,方便驾驶员360 度无死角地掌握车内情况。
在询问中,乘务员还特别介绍了71 路专设在车辆外侧的“乘客门紧急控制”装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车外人员打开护罩,操作红色圆圈内的旋钮,便可将三扇车门全部打开,如果要手动关车门,则开启蓝色护罩,旋转按钮即可。这对帮助车内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迅速有效的方式。
随着车辆一路向西行驶,车厢里的乘客也陆续上上下下。71 路属于低地板车型,与站台无高低差,便于乘客上下车的安全。位于道路中央的车站两侧共有4 组透明安全门,与地铁列车一样,只有完全对准车站屏蔽门后才开启车门上下客,这也规避了行人进入车道的危险。在站台上,熟悉的巴士保安身影再一次出现,再加上车站内球型、筒状监控器和客流监控设备的共同保护,车站站台的安全也有了人与科技的守护。
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拥堵的唯一方式,中运量公交系统不仅是对常规公交的“升级换代”,更是“公交优先”理念的充分体现。面对一些“不完美”,中运量公交一直在积极做着改进,请给这个“马路中间的公交”多一点宽容理解和优化时间,期盼它能为拥挤的上海带来一丝喘息空间,载百姓安全到家。

]]>
我愿做“曲突徙薪”的人上海消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凡钢谈防范新能源汽车火患 //www.846288.com/2017/05/04/%e6%88%91%e6%84%bf%e5%81%9a%e3%80%8e%e6%9b%b2%e7%aa%81%e5%be%99%e8%96%aa%e3%80%8f%e7%9a%84%e4%ba%ba-%e4%b8%8a%e6%b5%b7%e6%b6%88%e9%98%b2%e5%b7%a5%e7%a8%8b%e6%8a%80%e6%9c%af%e6%9c%89%e9%99%90%e5%85%ac/ Thu, 04 May 2017 02:07:57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00

张晓虹/ 文

2017 年3 月4 日,发生于上海金桥的那起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两台特斯拉自燃事件引起众人关注,网友称这是特斯拉今年的第一烧。事故的结果是一辆特斯拉Model SP85 几乎被烧毁,另一辆特斯拉也几乎损坏,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无独有偶。早在2016 年6 月3 日,上海市宝山某小区内一辆车牌为沪GY2313 的白色荣威e550 发生了类似燃烧事故,当时车辆被烧得面目全非,幸无人员伤亡。
两起事件虽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安的火种。那么面对新生事物的种种火患危险,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为此,本刊走访了上海消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消”)董事长徐凡钢,也许这位防火专家能告诉我们答案。

新难题:电动汽车充电引火患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引发火灾的问题在这两年一直为人所诟病,发生的事故虽不多,但已足够让人望而却步。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电动车自燃呢?现今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动车的充电原理。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是连接电动汽车到电网(电源)给电动汽车供电的方法。共分为4 种充电模式,国内大多数用模式2 进行充电: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电源)时,在电源侧使用了符合GB2099.1 和GB1002 要求的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的导体,并且在充电连接时使用了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
供电设备通过PWM 告知电动汽车允许最大可用电流值,该值不应超过供电设备额定电流、连接点额定电流和电网(电源)额定电流中的最小值。而上面提到的白色荣威e550 燃烧的事故主要是因为飞线充电导致线路过热引发烧车,是不按规范条件充电出现极端的情况。简单一点表达就是,电动车充电对充电插座的磨损是比较严重的。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充电插头与插座不断循环插拔,其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产生的热量高得多,产生热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引起自燃。
对此,徐凡钢表示,现阶段电动汽车最大的安全难点就是它的充电问题,这类汽车火患属于电气火灾,灭火重点在于降温。而传统的干粉灭火虽然能降温,但是对电气火灾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容易有二次复燃的危险。新型的气溶胶灭火剂更是在电动汽车身上毫无用武之地。就连上消自家引以为傲的高压细水雾系统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细水雾系统的原理是在压力作用下细水雾被喷头高速喷出,接触大火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汽化,所形成的水蒸汽体积会迅速膨胀到液体状态下的1640 倍,这样一来,空间中的氧气浓度就会降低,大火要再烧起来也就难了。
由于细水雾雾滴直径很小,相对同样体积的水,其吸能表面积剧增,加强了热交换的效能,起到了良好的降温效果,在灭火过程中,细水雾在燃烧区周围形成高强度的吸热屏障,阻断了热辐射的传递。但高压细水雾系统却有个致命伤,前面提到电动汽车属于电气火灾,而高压细水雾中的水会造成短路,引发危险,这就是上消目前在电动汽车问题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新与旧:电动公交车与传统公交车

新能源电动车这个难题让上消又想起了曾经让他们困扰了一把的公交车火灾难题。2008 年5 月5 日,上海842路公交车发生起火燃烧事故,导致3 人死亡;2010 年7 月4 日,无锡雪丰钢铁有限公司夜班接送车起火,24 人当场死亡;2010 年7 月21 日,长沙高速公路上一辆大型客车发生火灾,2 人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论过了多久再看还是让人后怕。
很显然,当时公交车的消防防范能力明显存在着漏洞,这也给当时一些对社会不满、蓄意制造轰动事件、报复社会的不法分子找到了机会和手段,他们利用公交车难以防范和阻止携带易燃危险品,以及车载灭火设备极其有限等特点,屡屡制造纵火恐怖事件,不仅造成无辜人员的死伤,也造成了社会的恐慌。
一时,公共交通工具的消防安全问题考倒了一众消防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士,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卷,上消配合上海消防部门开展研究课题,发明了一种创新的灭火系统技术,能在非常受限的环境条件下,快速扑灭极其恶劣的火势,有效保护乘客的生命。
它就是公共客车车厢灭火系统,其包含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细水雾和微包囊技术添加剂两项专利技术。低压细水雾的原理的与上文提到的高压细水雾基本无差,就不做介绍了。我们来说说这ECF-2 微包囊灭火剂,这种技术通过动态表面张力效应强化细水雾灭火机理,在火灾中,灭火剂中的润湿剂有助于实现全面的表面覆盖,具有热耗散快、压火有效性高的优势;微包囊乳化碳氢化合物还可以帮助分散可能形成微包囊的分子,抑制燃料的燃烧力,最为突出的是,微包囊灭火剂可以在燃料未引燃前,立刻喷洒灭火剂乳化燃料,可防患于未燃。该两项技术均通过了公安部天津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试验,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上消给出的这份答卷无疑得了满分,完美解决了当时让众人困扰的公交车火灾难题。而如今,随着比电动汽车更早推广的电动公交车的广泛使用似乎又给上消出了个难题,而相比较传统公交车迅猛的火灾问题,电动公交车在发生火灾时的蔓延速度较慢,乘客更容易逃脱。这两种公交车火灾都曾经有过实验,传统公交车如果是静止状态下燃烧,乘客可有3 到5 分钟时间可逃脱,而如果是在行驶过程中着火:10 秒,明火就能熊熊燃烧并伴随着灰色浓烟滚滚;40 秒,大半个车子熊熊燃烧,并且浓烟变成黑烟整个车厢被黑烟笼罩。乘客逃生的时间只有短短30 秒。而电动公交车的实验表明由于是电动力,所以电动公交车着火后不会立马有明火,而是会有3到5 分钟的短路时间,7 分钟后才会有明火出现,所以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后的逃生率。但目前,电动公交车上只有传统的干粉灭火器,也略让人感到不安。电动公交车与电动汽车同属一门,都是以电为动力的新能源,上文也说了传统的干粉灭火器对电气火灾的扑灭效果并不佳,所以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来保障新能源车的安全,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随着新兴事物的发展,难题也一个一个浮现,上消也在答题的路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目前,上消正针对新能源电动公交和电动汽车研发新的产品,不断地做着开发和实验工作,人们也都很关注好奇这次上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而徐凡钢表示,我们虽然也很想新产品快点出来,解决大家都关心的安全问题,但我们还是希望产出的是没有纰漏没有缺点的完美产品,所以现在还在不断地做实验,相信很快就将面世。
徐凡钢说:“技术上有难点,难点需要技术。”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他从不畏惧,迎难而上。其实早在新能源还是人们视线盲点的时候,徐凡钢就已经注意到了它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所以这几年他一直在关注。在安全防火的路上,他一直是那个走出第一步,把问题想在别人前面的人。在产品开发上,也不断研发新产品,力求创新,做到完美。世上需要救火的英雄,更需要能发现忧患于毫末、曲突徙薪的人,或许徐凡钢就是那个人。

]]>
交通工具火灾逃生大问答 //www.846288.com/2017/05/04/%e4%ba%a4%e9%80%9a%e5%b7%a5%e5%85%b7%e7%81%ab%e7%81%be%e9%80%83%e7%94%9f%e5%a4%a7%e9%97%ae%e7%ad%94/ Thu, 04 May 2017 02:12:57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03 如今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又快捷,出行方式的选择很多,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四通八达。而在其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交通工具内发生火灾如何逃生更是时下的一大难题,那么市民出行该如何保证自身的安全呢?相信在下面的一问一答中您会找到答案。

(张晓虹/ 编辑)

一、飞机安全

1.飞机火灾的生还率真的是“0”吗?

飞机起飞后的6 分钟和着陆前的7 分钟内,最容易发生爆炸、失控、冲出跑道等意外事故。航空分析人士指出,有时候,乘客以为自己没有生还的希望,因此坐以待毙。但实际上,如果乘客知道该怎么做的话,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意外中生还的几率相当高,飞机失事后一分半钟内是逃生的“黄金”时间。

2.飞机着火如何逃生?

对乘客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最近的紧急出口位置,乘客在登机以后应该数一数自己的座位与出口之间隔着几排。这样,如果机舱内充满了烟雾,乘客仍然可以摸着椅背找到出口。
在着陆时做好适当的准备。这时候,不应该坐靠在位置上,而是应该双手交叉放在前排座位上,然后把头部放在手上,并在飞机着陆之前一直保持这个姿势。飞机停下之后,尽快走向出口,同时尽量保证安全。因为大火和有毒气体可能很快充满整个机舱。
旅客在乘飞机旅行时着装应该得体。尽量避免穿T 恤和短裤,应该穿长袖衬衫和长裤(避免聚酯纤维材料),因为一旦起火长衣长裤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最好不要穿凉鞋,以免脚部受到玻璃、金属等的伤害。

二、公交车安全

1.城市公交车发生火灾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公交车火灾一般发生在车辆高速行驶中,火灾发生带有偶然性、突发性。其次,燃烧迅猛、蔓延速度极快。目前公交车特别是旧型车,车体内饰材料和布质座椅等为可燃易燃材料,一遇火源或燃烧发热量高、发烟量大,且燃烧迅猛,蔓延极快。最后,因为公交车空间狭小封闭,人员拥挤,逃生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公交车火灾如何逃生?

公交车发生火灾时,最怕大家都乱了阵脚,如果每个人都想先挤下车,反而会在慌乱中错失机会。
公交车的发动机一般都是后置式,因此如果是自燃一般也都在车辆后部。当发动机着火后,司机应迅速开启车门并切断电源,让乘客从车门下车。然后组织乘客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焰。如果着火部位在汽车中部,应在扑救火灾时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无论怎样逃生,乘客都要听从指挥,不要拥挤。大家一定别把车门堵住,如果火焰没封住车门,乘客可用衣物蒙住头部,或者捂住口鼻从车门冲下;如果不能从车门逃生,乘客可破窗逃生,封闭的玻璃旁两扇之间都有消防锤,乘客应砸开就近的车窗翻下车;公交车还配有灭火器,位置一般在驾驶座后部和车身中间;如果乘客衣服被点着,来得及脱衣服,可以脱下用脚将火踩灭,来不及脱则就地打滚,将火滚灭;如果发现他人身上的衣服着火时,可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其他布物,将他人身上的火捂灭,切忌着火时人乱跑,或用灭火器向人身上喷射。

三、汽车安全

1.汽车火灾原因有哪些?

汽车的电路系统比较复杂,电气线路密布,汽车电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火灾危险性较小,但可能因驾驶员胡乱改装,例如不规范地改大功率音响、违章操作或电路故障而引发火灾。电瓶接线松动或者电线绝缘层破损老化,行驶中由于汽车颠簸很容易造成接线与接线、接线与车体发生短路打火,也有可能引起火灾。汽车发电机调节器等部件如果发生故障也可能引起火灾。

2.汽车发生火灾,究竟是救还是逃?

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讲,私家轿车3 分钟内的火灾可能自行扑灭,如果燃烧超过3 分钟,危险太大,还是弃车逃生为妙。车主在行车过程中,一旦问到焦臭味或者看到烟雾,应立即在安全地方停车,并关闭电源,这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切断汽车点火和喷油,减少着火几率或者降低损害。然后拉紧手刹,离开车辆,查明原因。发现火情后,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行动。
小火赶快灭。汽车火灾通常都是从一个部位开始着火然后蔓延的,如果发现得早,火灾还仅限于小部位的起火,而且只有轻微的烟雾,这时候一般用自己车上的灭火器就可化解危机。如果没有灭火器,想向他人求助,并且用毛毯,沙子掩盖火源也可能扑灭。
中火讲方法。如果发动机舱已经开始冒烟并且有火苗从缝隙中窜出,那么火势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不要打开引擎盖,以防空气对流加大火势。这时可拉开锁止扳手,让引擎盖漏一条缝,然后往里面喷灭火剂,等到没有烟雾时方可停止。
这时才能打开引擎盖,进行清理工作大火赶紧跑。别指望你小小的车载灭火器能够扑灭熊熊大火,如果3 分钟以上都没能有效灭火,那么此时汽车应该已经是周身起火。凭一己之力已经难挽局面,赶紧离开,及时疏散乘客和围观群众或者好心帮忙的非专业人士,避免造成伤害。

四、地铁安全

1.为什么地铁火灾危害性比较大?

地铁已逐渐成为大城市里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客流量大,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由于地铁本身独有的特点,一旦起火容易造成火势的蔓延扩大和有毒浓烟的产生。
这是因为地铁列车内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材料,有些塑料、橡胶等新型材料不仅易燃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毒性气体。这些可燃物起火后,由于地下氧不足,往往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烟雾浓,发烟量大,加上地铁的出入口少,大量烟雾只能从一两个洞口向外涌,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缓慢,并且地下洞口固有的“吸风”效应,向外洞口扩散的烟雾,部分又从洞口被卷吸进去,特别是火灾的初期阶段火势不甚猛烈时,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地铁内空间过大,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淋等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并且一旦起火,地下电源可能会自动被切断,通风空调系统失效,失去了通风排烟作用。大量有毒烟雾和黑暗给疏散和救援工作造成困难。

2.面对地铁火灾如何逃生?

要有逃生的意识。乘客进入地铁后,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要及时报警。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也可以按动地铁列车车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在两节车厢连接处,均贴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是紧急报警按钮所在的位置。要做到扑火自救。发现火情后,除了及时报警外,要寻找附近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力求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其扑灭。
灭火器位于每节车厢两个内侧车门的中间座位之下,上面贴有“灭火器”标志。乘客旋转拉手90 度,开门就可以取出灭火器。如果火势蔓延,乘客无法进行灭火自救,这个时候应保护好自己,进行有序安全逃生。逃生时,应采取低姿势前进(但不可匍匐前进,以免贻误逃生时机)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采取自救或互救手段疏散到地面、避难间、防烟室及其他安全地区。

]]>
要让出行更安全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月25日起实施 //www.846288.com/2017/05/05/%e8%a6%81%e8%ae%a9%e5%87%ba%e8%a1%8c%e6%9b%b4%e5%ae%89%e5%85%a8-%e6%96%b0%e7%89%88%e3%80%8a%e4%b8%8a%e6%b5%b7%e5%b8%82%e9%81%93%e8%b7%af%e4%ba%a4%e9%80%9a%e7%ae%a1%e7%90%86%e6%9d%a1%e4%be%8b%e3%80%8b3/ Fri, 05 May 2017 05:12:55 +0000 //www.846288.com/wordpress/?p=5879 谭 婧/ 编辑 IC/ 图

说法档案
文件名称:《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发布部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
施行时间:2017年3月25日

作为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上海这些年来车辆保有量激增、物流快递行业爆发。加上城市人口的增长,整个城市的道路资源和拥堵状况接近饱和,违停、闯红灯、乱鸣笛及乱变道,这些道路违法行为让这座超大型城市深受其害。与此同时,这些现象也容易引发消防车道堵塞、交通工具火灾频发等问题。想要维护城市的秩序与社会规则,立法是一项绕不开的“治本”之策。
对上海而言,修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迫切性早已不言而喻。自从1997 年颁布,1999 年、2000 年、2001 年分别进行修订后,又已有15 年未经修订,明显滞后于现实管理的需要。今年3 月25 日,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与1997 年的原条例相比,此次施行的《条例》有85% 以上的条款都是新的,且处罚尺度也大大从严,也因此被冠以“史上最严交规”的称号。

减少“停车难”背后的隐患

近些年来,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商业街区等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有占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有乱停车带来的消防车进不了小区等等。在大量的停车需求下,新《条例》确立了各类停车资源的补充和社会共享机制,引导设置时段性停车泊位,明确要求对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汽(电)车站点实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改造,明确借助停车智能化手段,力求实现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对长期占用道路停车资源的“僵尸车”明确了移出道路的处置措施。相比三审稿,《条例》删除了道路交通违法处理要求当事人“到公安机关”的规定。事实上,近期上海已推出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海交警”App 等,市民可通过网络或手机接受调查处理、缴纳罚款。为了顺应“电子警察”执法日益普及的趋势,新《条例》还规定,“电子警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除了通过邮寄等方式送达处理通知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点对点”告知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这也都体现了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务理念。
建立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和驾驶人联系方式变更备案制度、完善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的通知、催告接受处理程序、推动便民服务信息公开……道路交通管理事关民生中的“行”,更多地关注市民需求,更好地便民利民,“以人为本,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的理念,也是《条例》的一大亮点。

让“礼让”成为一种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新《条例》还专门增设了“执法监督”一章,要求执法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严格执法,是为了彰显法律权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则是为了体现出执法的温度。
不得不说治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需要严管重罚。因为很多时候,正是违法成本过低、法治约束力薄弱,才导致了交通违法现象的层出不穷。此次新《条例》中既有“后座也要系安全带”等为了提高乘车人的意识的要求,也有不少为了强化开车人意识的举措,这些举措的背后也纷纷关联着安全。
举个例子,在路口、斑马线前机动车要礼让行人,应该是每一位驾驶员都熟知的交通常识,但实际中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甚至鸣笛与行人冲抢的情况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这种不礼让的习惯一旦形成,很可能就从不礼让行人发展到不礼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几分钟的耽搁也许就让一条生命消逝。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介绍,2016 年,因汽车“不让行”导致的交通事故在一般交通事故中排名第一。为此,在新《条例》中,对机动车在路口
右转弯未让直行行人先行的,处50 元罚款并记3 分;在路段上行经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遇行人未礼让的,处100元罚款记3 分。
鉴于实际社会中仅用道德约束的作用有限,通过法律来明确机动车对行人的礼让责任是有必要的。从新《条例》来看,对抢行的车辆将处以罚款与罚分的双重处罚,体现出相关部门试图通过严法来强化广大司机礼让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减少实际交通事故的同时也能缓解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甚至为突发事件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公交优先”须落到实处

从国际经验看,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为公共交通提供道路优先使用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是促进城市集约化出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公共交通品质好,选乘集约化出行的市民就多,道路得以更畅通;反之私家车大量开上马路,不仅加剧拥堵,车辆自身可能出现自燃等情况的概率也增加。
从新《条例》中可以看出,在道路资源的优化上,新《条例》在路权的分配上一定程度上向公共交通倾斜,绿色优先、公交优先的理念也被放进了管理基本原则靠前的位置。目前上海公交专用道长度已达325 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新增200 公里公交专用道,各区还将结合区域内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发展郊区中心城镇公交专用运行网络,在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为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提供保障,如奉贤、松江等区正大力发展BRT、有轨电车等不同形式的公交专用道。
不仅如此,优化服务方还能把更多市民的出行从私家车吸引到公交车上。今年,上海将结合公交专用道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套;公交线网优化过程中继续采取网上公示线网优化方案征询市民意见,同时进一步完善听取市民出行需求的工作机制。尤其是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公交专用道、单行道、公交线路、道路停车泊位以及禁止停车或者禁止长时停车标志、标线的设置与调整等事项,将更多听取公众意见,体现了社会参与原则。

“快”“慢”交通营造和谐之美

交通管理状况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科学管理的真实水平,也联系着一座城市的出行安全。“新”是外界对此次新《条例》的一个评价,这不仅是因为此次新《条例》是对老条例的新一轮修订,更是因为其中很多条款的创新性与针对性。
快捷、准时——轨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它既能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又具体相对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但高峰拥挤、“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上海新一轮轨交216 公里建设已全面启动,通过增购车辆、优化运行等措施,今年将增能5% 定为目标,至2018 年中心城区线路高峰运行间隔将普遍缩短至3 分钟以内,部分骨干线路达到2 分半以内。此外,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周末延时的线路范围,并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将延时服务逐步覆盖到工作日。
在共享经济和实用便民的双重作用下,蓬勃兴起的共享单车也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减少了不少出行工具可能对人造成的安全威胁,但路网不畅、机非抢行等问题仍困扰着不少渴望绿色慢行的市民。此次新《条例》将慢行交通法定化,明确应当改善慢行交通环境,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凸显了慢行交通在综合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例如,规定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过街通道,优化交叉路口设计;完善系统、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非机动车道、步行通道的建设和管理等。

用法制规范社会秩序

早在新《条例》出台前,《解放日报》就曾评论道:“从严重罚”,还只是条例修订的目的之一,而非全部目的。对一项声势浩大的修法工作而言,如何以修法体现法律的标杆意义,并对社会规范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而不只是被动约束,更值得各方付出努力。换言之,一旦其付诸实施,就必须得以落实,能在最快时间内获得实效。而惟有获得实效,一部千辛万苦修订的法规,才不负“良法”的期待。
道路交通管理立法,是适应本市超大型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抛开媒体冠以的“最严交规”名号,我们不能把新《条例》一味当作“处罚令”。因为除了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外,修订草案亦明确了多重导向,并提出了多项引导性措施,对于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布局及管理的全局而言,这都是
以法律形式给予的正向引导和制度保障。新《条例》的通过和实施,对上海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仅有利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更有利于加强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安全指数。

]]>